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居住—就业平衡一直是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外规划学界对于能否解决居住—就业平衡问题以及是否有必要解决有着争论。通过对上海市普陀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出上海市普陀区居民的通勤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费用距离都在加大以及居住—就业匹配失衡情况较严重等结论。这种失衡加剧的可能原因是级差地租、市场经济下的政策和高房价,同时在市场机制下人们的选择较为复杂,通过规划实现居住和就业的就地平衡较为困难。因此,现阶段的重点仍应放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上,同时减少高峰时段私家车和非必要公务用车的使用,中远期应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利用Landsat5、Landsat8、GF-1、GF-2等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选取1987、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七个时相,通过SEaTH算法分析围垦养殖的最优特征,提取广西北部湾围垦养殖信息;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分析广西北部湾近30年围垦养殖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30a广西北部湾围垦养殖面积变化较大,增加了24916hm~2,主要增加区域为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有少量增加;2000年至2005年期间广西北部湾围垦养殖面积变化最大,变化速度为2039hm~2·a~(-1);随着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沿海开发资源有限以及城镇建设扩张等因素,2010年-2018年,围垦养殖面积趋于稳定并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