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000—2016年中国再分析辐射资料与观测值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再分析辐射资料克服了传统的地面观测资料缺乏和台站分布不均的缺点,以及卫星遥感反演算法的适用性和传感器精度等问题,采用不同的模型对太阳辐射状况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建立了长时间序列和不同分辨率的数据产品。尽管目前再分析辐射产品评估已经有较多的研究,但是针对我国长时间序列太阳辐射变化的不同再分析辐射资料间的精度对比评估较少,尤其缺乏不同再分析辐射资料空间差异性研究。选取2000—2016年NCEP/DOE、ERA-Interim、GLDASV2.1三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再分析辐射资料,通过对比三种资料与我国辐射观测数据的差异,对三种再分析辐射资料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的适用性进行详细的精确度评估。结果表明,从年资料对比来看,2000—2016年中国区域NCEP辐射资料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资料,与观测值平均偏差约为1 342.2 MJ/(m2a),东部地区高估现象严重。ERA辐射资料平均偏差为681.8 MJ/(m2a),中国西部、华北及华中地区高估严重。GLDAS辐射资料平均偏差最小为130.2 MJ/(m2a)。从月资料对比来看,三种再分析数据在夏秋季月份的精度比冬春季月份要高。冬半年,三种再分析资料在海拔>1 000 m的东北大兴安岭、西北和云南等地相对误差低于海拔 < 1 000 m的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但夏半年这种分布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0—2016年佛山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南海、三水、顺德)的气温和相对湿度站点资料,根据气候舒适度和舒适度划分的冷暖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佛山地区的气候舒适度指数主要为21℃左右,天气形势以适宜为主,为"凉爽"、"舒适"、"温暖"型天气;此外,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佛山的气候表现为逐渐变暖变干的趋势,从而造成佛山地区气候舒适度指数呈逐年提高趋势,偏冷天气在19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向偏暖天气转变。  相似文献   
3.
李淑清  郭瑞玲 《广东气象》2006,(3):70-71,73
我国气象资料统计以北京时间20:00为日界,广东省现行的地面天气加密报中气温极值组编码所选时段是跨日界的,当遇有以下4种情况时,会漏失日极端气温:⑴日最高温度出现在20:00~08:00之间;⑵次日20:00~08:00之间的最高温度比当天08:00~20:00之间的最高温度还要高;⑶日最低温度出现在14:00~20:00之间;⑷前一天的14:00~20:00的最低温度比当天20:00~14:00的最低温度更低。建议在每天20:00增加编发20:00~20:00的最低、最高温度组,以完善日极端气温资料,便于更好地开展天气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4.
采用南海区气象站2010年1、2和12月有冷空气影响和无冷空气影响的天气条件下,对地温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地温的日变化及垂直结构的日变化分析。结果发现:在冬季没有冷空气影响的各天气条件下,地面温度及浅层地温均呈正弦曲线变化,只是振幅不同、位相不同、周期不同。浅层地温在有冷空气影响下的阴天或雨天不呈正弦曲线变化。有冷空气影响下的阴天和雨天,地温的日变化特征较相似。在各天气条件下80 cm以下土壤深度的地温日变化很小。在晴天或阴天的天气条件下,40 cm以下的深层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在雨天的情况下,清晨时段深层地温不再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是在80 cm土壤深度处有一个低值区。  相似文献   
5.
6.
利用2017年8月27—28日ECMWF逐6 h再分析资料和Micaps观测资料对1714号台风"帕卡"后部强降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降雨期间广东处于副高边缘东南气流和台风环流后部偏南气流辐合区,同时地面存在多个中小尺度辐合系统,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和触发机制;珠三角附近水汽充足且存在强烈水汽辐合,南边界截面较高水汽收入的时间区间与强降雨发生时间较一致;该次强降雨过程可能有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机制共同参与,强降雨落区位于MPV1负值中心或MPV2正值中心及等值线密集区,其动向与MPV2正值中心的移动方向相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再分析、Micaps高空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对2018年5月18—31日发生在佛山的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西伸是对流层整层高压系统的表现,其长时间的稳定维持是造成该次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副高中心的下沉增温配合低相对湿度和长日照时数可出现37℃以上的灾害性炎热天气;对于少数高温日除副高作用外,"焚风效应"也有一定的贡献;当低云量≤6成时,10:00的气温≥30℃并且10:00的2 min平均风速≤2级时,可作为5月高温预警信号发布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T检验,对南海气象观测站迁站前后的各月平均气象要素进行了显著性检验,也对各气象要素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资料的业务应用、资料分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迁站前后风速存在显著性差异;2)狮山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小于桂城旧站;3)热岛效应是旧站气温差异和相对湿度偏少的重要原因,狮山站环境更利于晴空辐射加强降温;4)狮山新站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具有风向季风气候特点,符合本地气候特征,并与建站以来的历年平均风向较为一致。桂城旧站全年风频分布相对均匀,风向规律不突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