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检验EC数值预报模式对雷雨的预报能力,本文选取2022年夏季发生在北京首都和大兴机场的雷雨天气对其进行检验,并挑选一个典型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的预报准确率在38%-45%,漏报率55%-62%;EC对水汽含量相对小(<70%)的雷雨天气几乎没有预报能力;对雷雨预报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是水汽含量(空气相对湿度),此外垂直速度、低层辐合、能量条件(对流有效位能)等因素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大气上干下湿的位势不稳定结构,对非热力型雷雨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发生在大气中低层(1000 hPa-650 hPa)的垂直运动对雷雨云团的发展作用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2021年11月6-7日,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一次范围较大的雨雪天气过程,期间降水相态复杂多变,对北京首都机场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影响。本文对此次过程的天气系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三点成因:首先,强冷空气侵入暖空气,气温在1-3℃之间时发生相态变化,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这种相态的转变过程趋于结束;其次,受地形影响,冷空气越过山脉后迅速下沉,0℃层高度快速下降,促进了降水的相态转变;最后,中低空有明显的锋生过程和对称不稳定存在,对降水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