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利用高原四周10年平均的高空资料,计算了高原地区平均气柱三维流场、加热场及其年变化。指出夏季高原四周200mb以下,空气向高原辐合上升,到100mb变为向外辐散,冬季相反。春秋是过渡季节,3月在300mb以上出现上升气流,500mb以下还保存冬季的辐散下沉气流,到5月才转为辐合上升气流。9月到10月又由夏季情况向冬季转化,10月气柱底部又开始出现下沉气流,以后它的厚度增加而转变为冬季的三维流场。 整层气柱3—9月是热源,其它各月是冷源,但气柱底部3月还保留冷源,9月冷源又开始出现。水汽的蒸发及凝结对加热场影响明显,冬季(11—12月及1—2月)水汽在高层起冷源作用,夏季(4—10月)起热源作用,300—400mb释放凝结潜热最强。但在近地面的600mb,2—7月有水汽蒸发冷却,其它各月有水汽凝结加热。从2月到5月气柱迅速增暖而变为热源,主要是感热的贡献,而对6—9月热源的维持潜热的贡献却大于感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