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8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1.
许以平  周国良 《气象》1980,6(2):7-8
一、引言 上海中心气象台长期组、气候组和研究组曾根据大型环流转折特征、地面气压场配置以及华东天气的突变等,将一年初步划分为13个自然天气季节,即早春、春季、晚春、初夏、梅雨、盛夏、后夏、初秋、秋季、晚秋、初冬、隆冬、晚冬等13个自然天气季节。由于1966年取消了500mb厚度场的分析,原来划分季  相似文献   
2.
许以平 《气象》1983,9(7):16-18
西瓜和冷饮都是夏季防暑降温的食品。天气炎热时需要量大,温度一降低,销售量马上就降低。如果不考虑气象变化,就会有时供不应求,有时积压损坏。因此,找出它们与气象的关系,作好这一项专业服务,对于减少国家经济损失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全球大气环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基本上为纬向的行星风系,通过经向的能量,动量和其他物理量的输送,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天气实践表明,副高带及其位于其北侧的西风带之间有密切联系,后者是影响副高长期变化的主要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4.
许以平  苏炳凯 《气象》1980,6(7):19-21
七、副高与上海春、夏、秋雨的关系 北半球副高带的长期变化,特别是太平洋副高的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这里以上海为例,说明它与长江下游地区旱涝的关系。 上海的雨量,特别是春雨、夏雨,基本上可以代表长江下游地区。我们计算了春季、夏季上海和南京、杭州等地雨量的相关系数,信度均达0.01。  相似文献   
5.
许以平 《气象》1983,9(11):15-17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产品的80%以上远销祖国各地或出口。解放三十几年来,上海工业生产增长了几十倍。上海又是全国第一大港,1982年吞吐量已近九千万吨,平均每天有15000条大小船只进出黄浦江,担负着整个上海工农业生产原料、产品进出口运输中转任务。上海还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基地,1982年外贸进出口任务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市内,郊区仓库林立。 城市的工业、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商业以及人民生活等等方面,无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 因此,做好城市专业气象服务,对国民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气象部门来说,是一项紧迫  相似文献   
6.
许以平 《气象》1981,7(3):2-3
1980年夏秋之交长江流域出现了特大洪涝,为历史上所罕见。上海8—9月总雨量达599.9毫米,比常年同期多一倍以上( 123%),其中8月份雨量为455毫米,比常年同期多2—3倍,均为上海一百零八年资料所未见。关于6—8月大水之形成的环流背景,《气象》1980年第12期中章淹、徐夏囡等同志已作了详述。章淹等指出:这种异常的大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比较直接重要的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孟加拉湾低槽的异常变化及其北侧西风带南下冷空气的频繁和长期持续的结果。这些观点和长期预报员的实践经验基本一致。但预报员更关心的是,事先是否能够预报出来?抓哪些因子?本文就上海具体情况谈一下个人粗浅的看法。 我们在汛期预报中并没有报出8—9月的特大洪涝,但在8月初第一场暴雨出现后,我们进一步做了补充预报,预报趋势基本正确。因此,在总结这次补  相似文献   
7.
1978年长江中下游夏季大旱的天气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以平 《气象》1979,5(2):16-19
1978年6—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范围持续干旱,是解放后罕见的,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6月,长江中下游虽然大面积雨量偏少,但尚未出现大范围的明显干旱,到6月底则旱象露头。7月上半月又基本无雨,旱象发展,沪、苏、浙、皖、赣、鄂、湘、闽旱情严重。7月中旬后期,虽然部分地区降了雨,旱情有所缓和,但因前期长时间的高温少雨,大部地区旱情远未解除。从6月到7月中旬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8.
许以平 《气象》1980,6(9):16-16
对于有关梅雨问题进行讨论,我认为很有必要。 由于在出梅问题上比入梅问题上分歧相对要少,因此这里仅就入梅标准谈些看法。 对于入梅,上海台就有五、六种标准,比如对副高,有的只考虑120°E上脊线位置,有的则考虑110—125°E的平均脊线,还有的考虑125—140°E平均脊线。取的资料不同,入梅时间也就产生了差异。我个人认为,入梅标准要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