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选取2010~2019年FY-2E静止气象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攀西地区南部24个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活动特征及发生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出现在6~9月,6月出现频次最高,具有生消迅速、生命史短和空间尺度较小的特点;这类MCC主要初生于川西高原南部和攀西西北部,消亡于攀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其移动路径以西北东南向为主,时间上初生于午后,形成于傍晚至前半夜,消亡于次日凌晨至上午;MCC发展形成于高温高湿高能环境中,能产生较强降水的MCC的TBB值较低,在垂直结构上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显著的特点,高层的南亚高压脊线和中低层的切变辐合是其主要影响系统;根据攀西地区南部24h最大降雨量,可将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分为大暴雨型、暴雨型、大雨型和小雨型,大暴雨型、暴雨型和大雨型的影响形势相似,高层位于南亚高压东部脊线附近,中层位于低槽尾部区域,低层存在切变辐合;大暴雨型的南亚高压强于暴雨型和大雨型,中层的低值系统较暴雨型和大雨型南压明显,而小雨型在高层位于南亚高压东部脊线南侧的东北气流内,中低层的低值系统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CB型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实况、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6年影响怀化的2次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2”过程500 hPa中高纬呈西高东低形势,“3.9”过程呈两槽一脊形势。2次过程影响系统均包含有高空槽、低空急流、切变线和地面冷锋。“1.22”过程冷空气强度强于“3.9”过程,降雪更明显、气温更低,“3.9”过程水汽条件更好,降雨更强。700 hPa温度和地面2 m气温对怀化预报降水相态有重要指示意义。物理量方面,2次过程中南部降水量强于北部,“3.9”过程降雨量更大,表明中层水汽输送、水汽辐合以及涡度场对雨雪过程发生发展、强度和落区具有指示意义。雷达回波方面,2次过程降雪阶段主要以层状云降水回波为主。深厚的强冷空气对“1.22”过程中的降雪和低温、强暖湿气流对“3.9”过程的较强降水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地形对降雪相态以及降水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6—2020年怀化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根据地面冻雨观测记录,统计并总结了怀化冻雨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探空资料分析了怀化冻雨形成机制及温湿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怀化冻雨总体上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其中北部沅陵冻雨日数最少(20 d),南部靖州最多(75 d)。从时间分布来看,最早从12月上旬开始,最迟于3月上旬结束,主要集中在12月下旬至2月中旬,1月下旬出现最多。(2)怀化冻雨的形成可分为冰相机制和暖雨机制,温湿结构可分为六类。其中暖雨机制冻雨占总数的473 %,冰相机制冻雨占527 %;平均云顶高度,暖雨机制均在36 km以下,冰相机制高于36 km;平均云顶温度,暖雨机制-66 ℃以上,最高17 ℃,冰相机制-30 ℃以下;平均地面温度,暖雨机制和冰相机制均<0 ℃,暖雨机制<-09 ℃,冰相机制>-10 ℃;暖层顶高和底高,暖雨机制较冰相机制更高,冰相机制相差不大;暖层厚度,冰相机制基本在084 km以上,云顶温度越低,暖层厚度越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