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人们通过地面陶普生观测网和人造卫星在世界范围内连续对臭氧层进行了长期观测,发现了臭氧层的人为改变这一问题,其变动情况正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中心。作为本文的主题——南极春季臭氧减少的现象(所谓的臭氧洞)是在极地这一观测上易于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发现的。极地本来观测站  相似文献   
2.
以1982—1985年实施的中层大气研究计划(MAP)为契机,一改过去的情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层大气的存在对于了解上下大气圈是不可缺少的。大型雷达(指中层、平流层、对流层探测雷达)在前些时候已成为中层大气运动观测的主要手段。近几年,用大型雷达进行的高层大气观测,在科研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不过,它的能力和界限还未必被人充分了解。  相似文献   
3.
1.引言云对地球的辐射收支起着支配的作用.即云可以使入射到地球的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减少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反射率效应),还可以通过吸收和射出地球(红外)辐射,使地表及云层下的大气保温(温室效应).云的辐射效应由这两种效应的平衡来决定.  相似文献   
4.
1989年5月,在新喀里多尼亚首都努美阿召开了TOGA-COARE的西太平洋国际研讨会。TOGA是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试验计划(Tropical Ocean-Global Atmosphere)的简称,它作为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正在进行中,海-气耦合响应试验计划(COARE)在TOGA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了掌握ENSO(厄尔尼  相似文献   
5.
1.前言关于平流层气溶胶的研究是以六十年代由Junge等人用气球和飞机进行的平流层气溶胶观测而正式开始的。他们的研究表明,构成平流层气溶胶层的气溶胶,主要是被称作大粒子(Large Particle)的粒子组成的,而且,在这些气溶胶的化学成分中以硫化合物居多。这两点对于考虑平流层气溶胶层的生成机制和维持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决定今后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不过,观测实例毕竟不是很充分的,留待今后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进入七十年代,世界各地建立激光雷达以后,已能探讨气溶胶层的全球变化了。1974年,Fuego火山喷发,世界各地的激光雷达站都监测到了随着喷发平流层气溶胶骤  相似文献   
6.
1.引言最近,在海上已能够建设道路、机场等公共设施及各种工业设施,于是产生了预测对其环境影响的必要性。但是,以前的大气扩散研究,大部分是以陆上观测为基础进行的。海水比土壤热容量大,由日射影响产生的温度变化比地面小。而且,也可以说即使在同一风速和日射量的情况下,陆上的大气稳定  相似文献   
7.
据南极昭和站和哈利湾等测站的观测报告,从1980年前后起,南极地区10月的臭氧总量一直在减少。人们把这种臭氧的减少叫作臭氧洞,这一现象的发现,不仅在科研人员中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1.序言从1981年到1984年的中层大气研究计划(MAP)期间,平流层气溶胶的研究以观测为中心,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在MAP 期间发生了El Chichon火山大喷发,造成平流层气溶胶的增加现象,这一现象是本世纪最大规模在平流层产生气溶胶,在这之后的几年里这些气溶胶的相当数量仍停留在平流层中。因为是在完备观测体制时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9.
酸雨和由二次粒子造成的污染,现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形成这些污染现象的输送、转化和清除等过程,已有了不少的报告,本文打算介绍一下近几年有关污染物质长距离输送模式化方面的研究报告及最近的有关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能够综合说明南极臭氧洞观测事实的理论。其基本问题是,造成臭氧空洞的原因究竟是化学过程还是运动过程。如果是前者,也就会出现氯氟碳化合物影响的可能性,如果是后者,就可以否定其可能性。正如图1中看到的那样,臭氧洞出现时,平流层下部的臭氧减少了大部分。在这个领域里,我们首先看到了运动效应占优势。与图2中各纬度的臭氧分布比较可知,这种分布与赤道地区的分布极其相似。在赤道地区的平流层下部臭氧之所以少,原因在于借助上升气流进入了臭氧少的对流层空气,而原在该区的臭氧则通过由赤道向中纬度的大气环流运动被输送了出去。根据这种情况,最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