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distributions and daily variations of the apparent heat source (Q1 ) and the apparent moisture sink (Q2 ) in East China in the early summer of 1984 have been estimated with the budget calculation metho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there occurred three significant episodes of strong heating that corresponded to the three events of heavy rainfalls prior to, during and post to the onset of mei-yu (plum rains). The peaks of Q1 were generally found at 200 hPa, with the heating rate of 6°-10℃/day observed, while the peaks of Q2 were located at about 700 hPa, with their magnitudes being 12°-20℃/da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Q1 and Q2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eddy vertical flux. In other words, the convective activit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es of precipitation in East Asia in the early summer. This result is different from the finding obtained by Luo and Yanai (1984) in their calculation of the case of 1979. They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early summer of 1979  相似文献   
2.
3.
华东地区台风暴雨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坚 《大气科学》1991,15(3):111-117
本文利用一个空间滤波器将物理量分解为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以两个路径相似但环流形势不同的台风暴雨作为例子,对不同尺度的环流及其动能平衡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中、低纬环流系统能否进行相互作用是决定台风暴雨强度和范围的一个重要条件。在8209号台风过程中,这种相互作用是明显的,因而,8209号台风暴雨的强度和范围均显著大于8304号台风。同时,8209号台风暴雨的能量过程突出地反映在次天气尺度的动能场上,相反,在8304号台风过程中,以天气尺度的能量过程为主要的能量特征。本文还特别指出,不能简单地认为登陆台风是一个动能的“准封闭系统”,在8209号台风过程中,台风从中、低层向外输出的次天气尺度动能是造成台风环流之外暴雨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5.
王志烈  李多武  郑钾 《气象》1981,7(5):2-4
本文根据1949—1978年30年的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在转向过程中(4天)的移动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台风移这快慢与台风强度和范围关系不大。而台风中心纬度较高时, 出现快速(≥24公里/个时)移动台风的频率较大。对转向前后持续24小时的快速和慢速台风路径段的统计表明,转向以前,24小时平均路径段的方向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转向后快速路径段的平均方向比慢速路径段咯偏东一些。  相似文献   
6.
台风登陆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天气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烈  费亮  邱君瑞 《气象》1979,5(8):7-9
本文对从黄海西折登陆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台风进行了研究。发现可分为两类环流演变过程:一是在我国东北上空原是一个较强的低槽或低涡,台风进入黄海时,低槽迅速消失转变为反气旋环流,另一类是东北地区原有一弱高压脊,随着台风北上,高脊也发展。这类路径的台风,在日本到朝鲜一带是正压性质的副热带高压,同时在河套附近有准静止低压,是两个重要的条件。另外,准静止低压前方的暖平流增温和副高脊前较强的负涡度向北平流,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志烈  李多武 《气象》1981,7(8):9-10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天气预报本身的需要,对台风路径预报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台风路径预报,无论是天气学方法还是客观预报方法,首先要求台风定位正确,尤其是含有持续性因子的预报模式,对台风的初始位置是十分敏感的。贝尔(Bell)曾经指出,一个初始定位为40公里的误差,计算出来的24小时预报位置的误差会达到80公里。可见台风定位是否正确,在路径预报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图1是初始定位误差如何影响预报结果的一个实例。图中实线为《台风年鉴》上的路径,点线为当时中央气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中纬度西风带和副热带地区的环流相互作用,讨论了西风带长波槽出现在亚洲上空几个特定地区时,出现的太平洋副高和台风路径的主要特征。指出,当西风大槽稳定在90°E附近时,西太平洋台风几乎总是西行的,对我国威胁最大;120°E附近有长波槽时,大多数台风将在海上转向,但这里的低槽突然发展、减弱、更替和倒退,对台风预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150°E附近有长波槽发展时,由于上游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不同的气压系统而对副高和台风路径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各类形势下的台风路径除给出相应的统计数据外,还列举了历史上较难预报的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9.
王志烈 《气象》1977,3(8):11-12
台风是夏秋季节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一种天气系统,因它引起的狂风暴雨和高潮等灾害性天气都与台风路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作台风预报时,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台风的移动路径。下面我们对影响台风运动的三个基本因素及其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о??????-????????????????XG-4?????????????????????????????4???????????????????????????????????????????????????????????Σ??????????λ???????????????????????????????????Σ??????????λ??????????????????????????????????????????????????????????????????????λ?????????????????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