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共同发起的“东中国海及其它陆架沉积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定于1983年4月12日至16日在中国杭州举行.会议将涉及陆架沉积作用的地质、物理、生物及化学诸方面.主要内容有:河口环流和沉积作用;陆架水系环流及其沉积作用过程;陆架沉积中的生物改造作用;水体和底质中化学组分的迁移和再循环;陆架沉积物的冲刷和淤积过程及相关的海底形态的结构和构造.  相似文献   
2.
南海中部海域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9月11日—1985年1月1日,国家海洋局在南海中部海域,即12°—19°30'N,111°—118°E,进行4个航次一周年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调查。本文根据该调查的浮游动物分层垂直资料,在我国首次报道和分析深至4000m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和总种类数的垂直分布规律,并研究浮游动物的种群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糠虾类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秉及 《台湾海峡》1989,8(2):127-131
本文利用1984年5月—1985年2月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海洋综合调查所获的浮游生物样品,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糠虾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磷虾类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秉及 《海洋学报》1989,11(6):763-768
本文研究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磷虾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共记录12种磷虾,其中以中华假磷虾、宽额假磷虾和小型磷虾为主要种。不同种磷虾的生态性质不同,其出现的季节和分布的水域也有变化。中华假磷虾以秋、冬季出现较多,主要分布于近岸水域,宽额假磷虾以夏季出现较多,主要分布于南部外海水域。小型磷虾以冬季出现较多,且分布广。其他种磷虾数量很少,是一些热带、亚热带种,以夏、秋季较常见,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和北部水域。  相似文献   
5.
1 .IntroductionThepenetratingbucketandboxfoundationisanewtypeofstructure ,whichhasbeenappliedinmanyengineeringfields .Inviewofthehighconstructioncostandtheformidableconstructibilityofoff shoreplatformswithpiledfoundations ,Baerheimetal.(1 990 )proposedtheconc…  相似文献   
6.
非正态海洋数据的正态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上及 《海洋通报》1991,10(4):79-84
  相似文献   
7.
针对GEO卫星切向轨道分量与双差模糊度强相关的问题,对经典双差动力法进行了改进,提出联合使用载波相位和相位平滑伪距实现北斗系统精密定轨,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以上处理策略的可行性及对模糊度固定的影响,然后结合北斗系统精密定轨特点,推导给出了利用QIF方法实现北斗卫星双差模糊度固定的基本原理,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联合载波相位和相位平滑伪距,既可降低相关性,又可兼顾精度,定轨效果优于经典双差动力法;利用QIF方法能够取得一定的模糊度固定效果,但受观测条件限制,北斗卫星双差模糊度固定成功率整体不高,双差模糊度固定之后对轨道的改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9.
10.
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于1989年6月6日至10日在成都市召开了第八次工作会议,共24个单位的42位代表参加。地矿部地勘司、直管局、石油海洋局、教育司及地科院等领导部门的代表均莅会指导。会前邀请的13个省(区)地矿局和3个大区石油地质局,因受交通等影响,只广东、湖南、四川、云南、河南、陕西、辽宁局和西南石油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协作组组长刘宝珺教授主持。这次工作会议正值协作组成立10周年之际召开,因此,会议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回顾、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