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启学  罗林勇 《贵州气象》2006,30(Z1):39-40
“黔南短期预报业务流程”从无到有,经历了引进、自主开发和进一步完善的3个阶段。2002年用Delph i语言自主开发完成2003年投入业务运行,2004年和2005年经进一步完善成2005版,其功能强大、操作快。该文主要阐述其主要功能、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疆比勒提地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Cu、Pb、B、Ti元素进行多重分形分析,划分出两类多重分形特征模式,即多重分形幂律图可用2段直线来拟合的模式一和可用3段直线拟合的模式二。模式一中元素可分解为背景与区域异常2个部分,无明显富集,不具成矿潜力;模式二元素除了具有模式一的背景与区域异常外,还发育较强的局部异常,在局部异常处,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对该区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分析,圈定靶区4处,为寻找Cu、Pb多金属矿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EC细网格2 m温度预报场及国家站实况资料,通过滑动平均法、双权重滑动平均法、多项式拟合法以及最佳系数法对EC细网格2 m温度在黔南州的预报进行订正分析,结果显示:4种方法订正后最高气温7 d平均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2.70%~17.84%,最低气温7 d平均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14%~2.86%。对于高温预报,最佳系数法订正效果最优,其次是多项式拟合法,对于最低气温,前3 d采用滑动平均法订正效果最明显,第4 d开始则采用最佳系数法订正,订正效果更明显。4种订正方法均在7-9月效果最明显。黔南州西部及中部地区多项式拟合法订正效果更好,州东南部地区最佳系数法与滑动平均法订正效果更好,但在120 h时效后滑动平均法的订正效果明显下降,州北部地区最佳系数法订正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黔南8.16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分析,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产品和物理量场分析了产生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及其演变过程,过程主要是由于副高东退,高空槽和低涡切变东移加深,以及低空急流、地面幅合相配合产生。并通过实况对T639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T639在48小时内预报场接近实况,但对系统的移动预报略偏慢,强度预报偏弱。  相似文献   
5.
2020年5月贵州省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事件,本文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日再分析高度场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日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利用超前滞后相关等方法对贵州省2020年5月“极端性高温事件”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2020年5月贵州省约有29%的站点极端日最高气温超过了198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约58%的站点突破1981年以来5月同期历史极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示为异常西扩加强的态势,同时伴随南亚高压东伸增强,两个高压在不同高度上的配合导致深厚高压的异常出现,是此次贵州极端性高温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2) 2020年5月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对流层上层有明显的Rossby波列结构,有利于贵州极端性高温事件出现。(3)热带西大西洋SST在月尺度内异常阶段性增暖,可作为贵州省极端性高温天气发生的重要前期信号,并且增暖过程比高温事件提前约14天,具有一定的前期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Internet服务与信息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实际的网络环境为例,详细介绍TLinux防火墙、IP地址伪装、Apache Web Server目录访同控制、MySQL数据库等的安全设置,限制非授权用户访同,达到服务信息、内容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气象应用角度介绍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思想的制作线性连续常规天气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方法--滚动多元回归方法.并用其建立了贵州黔南地区12个站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预报模式,通过效果分析得出其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预报效果较好,最高气温的预报效果差些.但该方法既保留了卡尔曼滤波方法的优点,又克服了矩阵变换对计算条件的要求,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适合于计算条件较差的地级气象台开展温度、湿度等线性连续常规天气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天气雷达共有30多类70余个产品,每个雷达产品在进入业务运行以前,都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和评估,实用性非常高,日常应用效果不错。雷达每6分钟一次体扫,这样多的高密集产品生成,靠传统的"看图识字"办法进行服务将会兼顾不全。20世纪90年代,Johnson等提出了利用风暴定位(SC IT)来识别风暴单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冰雹探测的新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冰雹产生时风暴单体的反射率值,零度层高度及强回波高度的关系。根据NCDC(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最新产品文件格式说明,成功地用C#语言解读了冰雹指数产品数据格式,实现了雷达产品应用从"看图识字"到程序自动识别的转变。应用新的冰雹探测算法,自动将降雹概率预报分区域、定点预警,通过短信将预警信息自动推送到相关责任人,提高了警报时效和服务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罗红  陈熹 《贵州气象》2012,36(6):53-55
该文介绍了CINRAD/CD型天气雷达速调管的工作原理和速调管的外围工作电路特点,当发生故障时,根据雷达返回的探测信息的变化,外围电路结构特点等,认真分析,判断故障所在,最终解决故障。此类经验对各台站机务人员有一定借鉴作用,达到提高雷达发射机稳定运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58 a黔南地区5~20 cm平均地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随土壤深度增加升幅逐渐增加,近10 a浅层平均地温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各层地温周期性分布不同。四季地温均呈增温趋势,随土壤深度增加气候倾向率逐渐增大。平均地温月变化呈单峰形势,暖月随深度增加地温递减,冷月随深度增加地温递增。空间上浅层地温呈自北向南逐渐升高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