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小麦赤霉病是我县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气候条件的好坏,与发病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利用气象因子正确预报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运用历年有关气象因子的普查,选定二个相关性较高的因子,应用模糊数学的贴近度进行合成运算,从而作出预报因子的综合信息,并对1973~1989年进行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判别,拟合率较高。运用此方法对1989—1991年进行试报,预报值与实测相符,使全县三年防治累计面积达35.3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1989年6000吨,1990年530吨,1991年3500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就预测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早稻是我县重要的一季粮食作物,由于年际间常会单一发生或交错发生春寒、倒春寒、阴雨寡照、暴雨洪涝及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产量波动很大。以80年代为例,1986年风调雨顺,亩产高达388公斤,1983年,“6.28”洪涝侵袭,亩产只有264公斤,高低相差124公斤。可见,气候条件的优劣对早稻收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历年早稻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我县三十多年来,生产条件的改变,技术的进步,复种指数的提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不断发展,但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小气候,限制了“麦—稻—稻”三熟制的发展。《富阳县综合农业区划》提出:“光、热、水条件较差的地区可搞“肥—稻—稻”或“麦—稻”二熟制的粮食生产;对适宜种三熟制的地区应适当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的品种搭配”。为了调整光、热、水资源不足的山垄田的熟制,县科委于81年冬,列题由县区划办组织力量进行为期三年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