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针对目前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影响了该区块的致密气资源评价、有利地段优选等工作开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实验测试结果、扫描镜照片、基础地质资料等进行分析,分别从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的认识有:①临兴—神府区块碎屑岩储层孔隙度主要集中为4%~10%,渗透率主要集中为0.1~1mD,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②研究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阶段为中成岩阶段A期-B期,以中成岩阶段A期为主;③适量的刚性矿物成分对优质储层的形成起建设作用。一方面,刚性矿物可减缓致密化进程,使得部分原生孔隙得以继续发育和保存,促进了地层中流体的流动,加大了溶蚀几率;另外一方面,成岩中期含有较多石英的岩石易产生产生裂缝,可以很好地改善储层物性;④绿泥石薄膜的形成有利于保存粒间孔,进而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⑤适量的可溶性组分是形成溶孔的必要条件,可溶性物质的溶蚀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⑥压实作用降低或破坏储层储集性能;胶结作用对储层的性能起到双重影响;溶蚀作用是改善砂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⑦构造应力场产生的断裂和裂缝、残余的粒间孔为可溶性组分溶蚀提供了重要的渗流通道。  相似文献   
2.
在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动态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VB编程工具和MapObjects GIS二次开发软件,采用基于网格化思想的开采系数法、临界水位法及潜力模数法3种单一指标法,实现分水文地质单元、分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的各分区超采程度计算。此外,通过GIS手段将超采程度分区图进行直观显示和外部输出,建立了地下水超采动态评价系统平台,辅助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评价工作,为地下水管理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层地温(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一种方式。层次分析法(AHP)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但是无法克服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熵权系数法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但是不能反映决策者的偏好。结合南京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水温场、水化学条件等,提出基于AHP和熵权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进行分区,得到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对今后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索伦、锡林浩特、满洲里等9个气象观测站2011年12月—2012年4月人工观测和称重式降水量计观测数据,分析对比这两种观测方式所形成的差值和降水感应一致性等问题。结果表明:有85.0%的测量差值≤±0.2mm,有62.5%的称重测量值大于等于人工测量值,表明人工观测值一般比称重测量值小。总体上这两种观测方式所形成差值的平均标准差与平均值偏离不大,从目前技术和观测条件看,这种差值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仪器安装、仪器自身设计、风速、雨夹雪天气等是造成称重降水与人工定时降水测量差值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典型地埋管系统模拟工况地温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埋管热泵是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的一种方式,土壤温度场在地源热泵运行前后的分布情况,是地埋管热泵计中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南京典型地埋管热泵工程布设监测孔,分别在能源桩和距离能源桩1.2 m、2.1 m、3 m处不同层位埋设监测设备,分析地温场的时空演变规律,得到热量的传递情况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地温场的变化方程,得到了能源桩地温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方程以及地温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方程。结果显示,随着距能源桩水平距离的增加,温度变化减小;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影响范围减小,热量传递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会引起大范围的地表水污染, 对城市供水水源的安全形成挑战, 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 危害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稳定。地下水与地表环境联系较弱, 利用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是最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措施。本研究以扬州城市规划区为例, 确定了规划区应急需水量为17.2万m3/d, 应急时长为15 d, 主要开采的第Ⅱ、Ⅲ承压含水层限采红线水位埋深分别为20 m、30 m, 根据研究区应急供水需求制定了4种应急供水方案。方案1和2为水源地集中供水, 方案3为分散式供水, 方案4为分散与集中式联合供水。依据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监测数据, 基于HydroGeoSphere构建并校正了研究区三维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数值模型, 利用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供水方案应急抽水引起的地下水位降落趋势及其与地下水开采红线的关系。研究表明, 分散与集中式联合供水方案可以明显减小工作区内的水位波动, 减缓水源地的供水压力, 降低地面沉降风险, 对现有管网的利用也较为充分, 可作为应急供水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