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伯春  曹纪平 《气象》1986,12(12):14-14
我县中晚稻以穗颈稻瘟病的危害最大,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例如1980年沿江及苏南穗颈稻瘟病大发生,仅镇江地区受害面积达70.6万亩,其中3.4万亩失收,可见其危害之剧。 1.中稻和单季晚稻穗颈稻瘟病发生的气象条件 当田间气温20—30℃,相对湿度≥90%,且稻株体保持一层水膜达6—8小时,穗颈稻瘟病就容易发生;当气温为24—28℃ 且有一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则易流行。我们统计了70年代以来的资料发现,“凉夏”是中晚稻穗颈稻瘟病发生的关键性因素。凉夏的主要特征是8月份低温、阴雨、寡照。其中8月下旬的气温和8月中下旬的降水量,对中晚稻穗颈稻瘟病起显著作用,病穗率与这两个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592和0.5514,复相关系数高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