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he effects of an exogenous probiotic(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o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 ranchionus plicatils and A rtemia sinica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during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arval breeding.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microfloral composition of live feed with probiotic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Illumina HiSeq PE250. The abundance of microbial species and diversity of microflora in live feed with B. amyloliquefacie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The microfloral composition was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replicate experimental groups of B. plicatil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fter enrichment. L actococcus, Pseudoalteromonas, and Alteromonas were always dominant. Additionally, some other bacterial species became dominant during the enrichment process.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during nutrient enrichment of A. sinica was rather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control replicates. Relative abundance of Cobetia sp., the most dominant species, was 54%–65.2%. Similarity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still high after adding B. amyloliquefaciens. Furthermore, P seudoalteromonas and Alteromonas replaced Cobetia as the dominant species, and the abundance of Cobetia decreased to 4.3%–25.3%. Mean common ratios at the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level were 50%–60% between the two B. plicatils and A. sinica treatments. Therefor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changed after adding B. amyloliquefaciens during nutrient enrichment of B. plicatils or A. sinica and tended to stabilize. Additionally, the abundance of V ibrio in any kind of live feed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 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improve the microflora of B. plicatils and A. sinica and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multiple-level transfer role of probiotic species among probiotic products, microflora of live feed, and fish larvae.  相似文献   
2.
滦河现代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滦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北岸,是1915年滦河改道进入现今位置入海之后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扇状三角洲,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人中流水利工程对其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角洲大致经历了堆积前展,相对稳定和侵蚀衰亡3个阶段,不同阶段扇状三角洲表现出不同的几何学特征。作者在野外调查基础上,以1932年以来不同时期地形图和TM遥感数据为依据,对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而为认识扇状三角洲的发育阶段和三角洲海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红外云图、雷达资料对2005年8月21日发生在桂西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造成桂西这次强降雨主要直接影响系统来自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和地面静止锋。低层切变线是引发此次强降水的主要系统。低层低涡是在桂西强降水发生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 5)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这次强降水的雨带分布、暴雨中心强度及其位置的模拟也与实况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陈金浩  黄士稳  吕耀光 《水文》2016,36(5):69-73
定点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简称"HADCP")在国内已较为普及,但对其应用却多停留在表面,鲜有人研究其测验误差控制及参数优化方法,影响HADCP测流精度。为解决HADCP使用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从流速仪测验误差表现的三方面对HADCP的测流误差开展讨论。以测验误差为控制指标,对HADCP在使用中各个环节的误差来源及应用难点进行分析,并以多个实例阐明提高仪器应用精度的优化设置方法。按照所论及方法进行对照检查并合理优化,可减小测流误差,提高HADCP测流方案的整体精度。  相似文献   
5.
张和应 《江苏地质》1995,19(2):95-98
梅山矿区塌陷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张和应上海梅山铁矿,南京,210041关键词:地质灾害,环境地质,塌陷,回归分析法,江苏南京。ManagementofCollapseGeologicalSettinginMeishanIronMine¥ZhangHeyi...  相似文献   
6.
天坑释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天坑是一种特大型塌陷漏斗,它的演化包括大型洞穴厅堂的洞顶崩塌和大型暗河对大量崩塌块石的搬运.天坑这个术语,首先在中国使用,随后成为世界性的喀斯特词汇.  相似文献   
7.
新集煤矿地下水供水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后稳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2):35-37,53
本文结合区域地下水开采情况,对新集煤矿多年供水动态进行了分析,对新生界二含开采量的保证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预测到2000年随着区域开采量大幅度增加在工业广场井筒附近二含的水位降深,提出了供水对策。  相似文献   
8.
层间隔震结构是由基础隔震结构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为研究层间隔震结构的倒塌,需先研究不同层间隔震结构的不同失效模式和失效位置,文章建立了3个不同结构参数的层间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20条与抗震规范反应谱吻合的地震动,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分别对其失效模式和失效位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结构参数,层间隔震的基本失效模式有三种,即隔震层水平位移超限导致结构失效、下部结构层间位移角超限导致结构失效、隔震层拉压应力超限导致结构失效;隔震层下部结构和隔震层最外边缘支座为结构的薄弱位置,应引起更多关注。此方法不仅可以研究结构的不同失效模式,还可以确定失效位置,可为下一步层间隔震结构的抗倒塌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隆喀斯特"遗产提名地位于重庆市东南缘,乌江下游峡谷区,包括芙蓉洞芙蓉江、天生三桥和后坪三个相对独立的喀斯特系统.由峡谷、天生桥、天坑群、洞穴和竖井群、伏流、洼地、蚀余石峰、瀑布和泉等喀斯特现象和要素构成.其中,芙蓉洞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多样,景观秀美,科学价值高;三座天生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景观壮丽;箐口天坑群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冲蚀成因天坑群.同时,三个喀斯特系统是在地壳持续间歇性抬升、河谷深切、排水基准面下降、含水层包气带不断增厚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类型河谷喀斯特地貌的杰出代表,生动记录了长江三峡地区更新世以来喀斯特发育演变的特征,是研究这一地区的喀斯特过程及性质的突出例证,具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阿尔金断裂西段进行GPS观测的剖面布设和首期观测情况.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首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将结果归算到区域参考框架下.GAMIT计算得到的"准观测值"均满足所须精度,其中单天解标准化均方差小于0.3,基线的平均相对精度为1.8×10-9.GLOBK在区域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