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四川LG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及裂缝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储层精细对比为基础,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岩心分析及薄片鉴定等技术,对LG地区目的层段开展储层及裂缝发育特征研究.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孔隙可划分为LG Ⅰ型(台地边缘)和LGⅡ型(台地内部)两类,前者主要为粒间和晶间溶孔,后者主要为体腔孔和格架孔;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内)溶孔、晶间溶孔及铸模孔.两套储层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2012年6月6—15日华东农田秸秆燃烧对江苏省常州市大气环境的可能影响,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火点探测数据、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臭氧监测仪(OMI)的二氧化氮(NO2)柱含量密度、大气红外探空仪(AIRS)的一氧化碳(CO)柱含量密度和地面监测的PM_(2.5)、NO_2、CO浓度等数据,结合天气形势和后向轨迹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华东地区2012年6月火点数目分别在9日和13日出现高值,分别达到1714和1654个;AOD、NO_2柱含量密度、CO柱含量密度与火点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利用HYSPLIT前向轨迹模式和火点分布可知:到达常州的高低空气流均经过火点源区时,地面和大气柱污染物浓度发生显著的协同变化;而当到达常州的高低空气流传输轨迹不同时,地面和大气柱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不一致。本次常州地区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部的秸秆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经大气高空传输扩散所致。  相似文献   
3.
江苏淮安地区大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江苏省淮安市地面5个监测站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PM_(10)、PM_(2.5)、SO_2、NO_2、CO、O_3逐日质量浓度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空气污染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采用MODIS的光学厚度AOD(Aerosol Optical Depth)资料和火点资料分析了2013年12月发生在淮安的一次持续性大气污染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淮安空气质量AQI指数(Air Quality Index)在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污染天气发生在春冬季的概率为23.6%,夏秋季的概率为13.3%。淮安地区的首要大气污染物为颗粒物污染,其中PM_(10)、PM_(2.5)占比分别达到25.2%、48.9%,PM_(10)中PM_(2.5)比率年平均为61.0%,臭氧是第2大污染物,占比为25.8%。表征大气柱气溶胶浓度的AOD的季节变化与地面颗粒物浓度截然不同,颗粒物浓度1月和12月出现极高值,而这两个月AOD月平均值却在一年中达到极低值,AOD最高值出现在7月。另外,AQI与降水、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