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试从气候条件角度探讨新丰县发展板栗种植的资源优势。1 发展板栗栽培的气候条件  板栗是温带、亚热带落叶果树,对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但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11 温 度气温是板栗栽培的?..  相似文献   
2.
新丰县龙眼生产气候条件分析与防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的生长发育与周围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在环境条件中,气候因子起着决定作用。本文根据新丰县多年气候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龙眼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针对主要气象灾害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1 龙眼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1.1 温度    龙眼喜温忌冻,在年平均气温18~24℃地区均有分布,但以年平均气温20~22℃、无严重冻害、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3℃的地区,作为栽培区较适宜。年平均气温<17.5℃,龙眼生长结果就不正常。新丰境内≤200m的地区其热量资源基本能够满足龙眼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龙眼对低温的反应相当敏感,在气温低到0℃时,幼苗受冻害;低至-1.5℃以下时,大树老叶受冻害;当气温低至-4℃以下时,大树严重受冻害。新丰站40年资料显示,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3℃,多年平均为-1.5℃,有着年际差异(表1)。日最低气温≤0℃,出现机率为4.72%,一般出现在12~2月份,历年平均有4.3天,最长持续日数达12天,这种持续低温对龙眼幼苗极为不利;虽然日最低气温≤-1.5℃和-4℃出现的机率很小,分别为1.56%和0.09%,对大树老叶难以构成很大威胁。但一旦出现这种低温,成树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冻害,轻者枝叶枯萎,重者整株地上部分死亡。若低温伴随长期干旱,危害更甚。因此,冬季冻害是严重影响新丰龙眼生产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龙眼幼苗除不耐低温外,夏季高温和温度突变也对其生长不利。温度过高时,叶子的同化作用加强,同化量也随之增加,细胞液逐渐变浓、变干。使细胞甚至整个组织死亡;温度突变时,尽管幼苗形态或结构上的痕迹表现不明显,但会导致幼苗难以恢复生理上的创伤。新丰盛夏温度高,极端最高气温为36~39℃,上壤表面温度一般可达50℃左右,甚至接近或超过60℃,且多雷雨,易出现高—低—高的V字形温度骤变,对龙眼苗期生长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3.
新丰地区种植台湾青枣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志文  黄巧敏 《广东气象》2004,(4):26-27,29
台湾青枣又称台湾甜枣,是由印度毛叶枣经多代改良选育而成的优良水果品种。它耐旱、耐热、耐瘠,需要有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及水分,但怕霜忌冻、忌积水等,所以,栽培台湾青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摸清气候规律,根据气候条件发展种植,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新丰县台湾青枣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为种植台湾青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姚志文  黄巧敏 《广东气象》2004,(3):35-36,43
新丰地处山区,属南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且具有多样性,适宜多种作物和多季节生产,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过去农业生产以水稻、蔬菜为主和花生、大豆、甘薯等旱粮作物为辅,玉米生产面积不大,属于零星种植。1998年秋新丰开始引进粤甜3号玉米,并逐步推广。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可以充分发挥甜玉米的优点和商品生产特性,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竹子的种类很多,新丰县主要种植毛竹、单竹、笋竹。本文仅对新丰山区毛竹生产与气候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98~2000年,在新丰县小正镇华溪林场,对7个油桃品种分别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观测,其中有2个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好,并于2000年第一次挂果,亩产达1000kg左右,单果平均重为80~100g左右,且色泽好、味道鲜美。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油桃栽培的气候适应性,为适度规模发展油桃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榄的生长发育与温、光、水等气候因子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温度因子往往成为黄榄产量高低,以及品质优劣的限制因子.本文根据新丰地区多年气候资料,全面分析气候因子与黄榄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