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利用1983年9月 23 日—10月 5日南海中部调查时所获得的实测资料,结合热带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对8311号台风的形成作了一些分析讨论。试图揭示它形成的天气形势与云型特点、以及海-气热交换在热带气旋酝酿发展过程中实测资料的分布特征、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对它的贡献等等。 8311号台风是在8310号强台风转向北上后,遗留在南海的尾部云系上发展起来的。它于9月 29 日 08时(北京时下同)在南海北部的19.2°N、114.9°E生成,10月1日14时在越南的和平县境内减弱消失。这期间,我船正在南海中部进行综合调查,对它的形成前的酝酿发展过程及其流场和云系演变有部分现场观测资料。下面就对它的发展、生成过程作一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赵绪孔  刘玉栋 《大气科学》1988,12(4):439-443
本文通过对中美首次太平洋热带海区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到如下较为有意义的结果:(1)今冬(1985年12月—1986年2月)海面气温28℃包围的暖中心范围比历年大,而且方向由西北-东南向(主体)变成东西向;(2)太平洋热带海区海面蒸发量分布特征是:较高纬度海区大于赤道海区,大洋西部大于东部,海区平均日蒸发量小于湾流和黑潮海区;(3)该区大气结构特征是:逆温层高度都在850hPa以上,在多台风的Ⅱ区,对流层内没有发现大气逆温层,这和人们已掌握的事实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