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和2.5°×2.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娄底市久旱转暴雨天气过程环流演变特征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特别是纬向环流向经向环流的演变,是久旱转雨的前提条件。经干旱期间与暴雨时段大尺度环流场前后对比分析得出,干旱期间500hPa高度场长期维持“西高东低”环流形势,暴雨时段环流场迅速调整为“东高西低”。干旱时期水汽输送条件弱是干旱发生的重要原因,暴雨期间西南气流加强,水汽输送通道建立,这种水汽输送形势有利于强降水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娄底市5个县(市)站的实况观测资料,分析霾日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娄底市霾日西部多东部少,最多的新化站约是最少的双峰站的4倍;霾日的长期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80和90年代中期出现2个峰值,2000年以后迅速上升;季节分布特点是冬季最多,占45.9%,夏季仅占7.7%,以12月最多,7月最少。利用娄底本站实况资料与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1月5~10日重霾过程的气象条件表明,混合层高度、水平输送条件直接关系到霾天气的形成,逆温层下稳定天气形势有利于霾的维持,而双层逆温则更加强了天气形势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