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3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每年6月初到夏至以前是上海地区夏熟作物收获的时期,这时正直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如果是早梅雨,出现在6月上、中旬的夏收繁忙时期,就有严重的影响。1961年梅雨出现在6月7—15日,9天内雨量共达206.8毫米(据松江气象站资料)。尽管大力抢收抢运,但小麦、油菜仍然受到较大的损失。这次早梅雨对生产的影响,给予我们一次很  相似文献   
2.
1974年第13号台风是近几年来对华东沿海影响较大、路径也比较特殊的一次台风。它于8月11日在关岛东北方的太平洋上生成,12日其中心附近风力加强到8级以上,以后两天稳定地朝偏北方向移动。15日中心穿过硫黄列岛后,就折向偏西前进,20日凌晨在浙江省三门登陆,整整4天内台风中心始终在2个纬度内西进。台风登陆后在浙江南部沿海兜了一圈,于8月22日早晨出海,最后消失在日本北海道以东洋面上(见图1)。这样的台风路径,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只有1909年9月10—15日和1930年7月26—22日  相似文献   
3.
大旱大涝的环流特征 从上海1954—1974年的21年资料分析,1954年盛夏期间出现了大涝(简称大涝年),大涝标准为6、7月总雨量大于500毫米,且梅雨期持续在50天以上。1967年出现了大早(简称大旱年),大早标准为早期在50天以上,6—8月30天以上的总雨量小于30毫米,日雨量小于15毫米。上海地区的大旱和大涝,基本上可以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涝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