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海岸的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可以说是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是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可了解人为因素对三角洲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对海岸侵蚀的影响。根据1987年和2001年两期卫星遥感图像和2001年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87年至2001年土地利用/覆被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阐明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比整个环渤海地区速度快,草地、滩地和不明地类这3种类型大量减少,其他类型增多。从变化率来看,养殖区、库塘、油田用地增长最快。库塘、海滩养殖区等类型的增加,滨海草地的减少,使海岸侵蚀加剧。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春季次之,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北半球及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比较,年及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增暖中心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省;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50~70年代黑龙江省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增暖明显,三北地区次之,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明显,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这里从黑龙江变暖的事实,突变时间,与全球、北半球、全国区域的气温及雪盖海温变化关系来揭示黑龙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3.
2001年8月19~23日, 在格陵兰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冰芯与气候"国际盛会, 会议展示了冰芯与气候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中介绍这次会议并概括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 与南北极地区的冰芯研究相比, 中低纬度地区冰芯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冰芯研究中发展最快的. 在这一研究中, 中国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种群异速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4 a的连续观测,我们得到对于一年生植物来讲水分竞争是个体分异的根本原因,种群中个体间的竞争主要是对有限水分的争夺.随着水分梯度的变化,小画眉草种群从一开始的没有竞争到为有限水分而发生的根系竞争.水分条件的暂时好转,个体又把大量能量用于建造茎杆、枝叶等支持组织,光竞争能力随之加强.发育出较多浅层须根系用于在降雨季节迅速吸收降水是一年生植物非常有利的一个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5.
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33  
在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对人工模拟降水及天然降水后生物土壤结皮层含水率进行了动态定位监测,并分析了生物土壤结皮拦截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①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改变了原来沙丘剖面的水分分配格局,10%~40%的年降水量被拦截到结皮层;②随固沙年限的增加,生物土壤结皮的进一步发育和演变,其对降水的拦截能力也进一步提高;③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10月份平均拦截雨量比4~6月份平均高出12%.  相似文献   
6.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南岭地区地质弄常及其圈定方法,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对该区的金矿资源进行了预测。通过研究,圈定了10个地质异常区和7个金成矿远景区,为南岭地区金矿地质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以新疆焉耆盆地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我国北方农业面源污染面积大、分布广、控制难的问题,通过分析新疆焉耆盆地水资源利用现状、潜水位动态、农田排水特征,认为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造成肥料流失,降低产量,而且污染水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提出了推广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721矿山南铀矿石微生物槽浸的适应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山南铀矿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微生物槽浸铀实验过程中有关参数(Fe^3 ,Fe^2 ,pH,Eh,U)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山南铀矿石微生物槽浸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力学模拟实验对Ⅰ型干酪根的生烃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热解产物中的正烷烃组分进行了GC-IRMS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Ro<1.6%时,C8+正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继承了母质的特征,而随热演化程度的变化不显著,因此可用于油(气)/源对比。当Ro在1.6%~2.0%之间时,C8+正烷烃迅速裂解,其δ13C显著增重。Ro>2.0%之后,C1—C4气态烃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逐渐富集13C,其δ13C与Ro之间的关系明显受升温速率的影响,所以由模拟实验获得的δ13C1-Ro关系式不适用于高—过成熟的气源岩研究;而δ13C1-F(甲烷生成率)的关系则不受升温速率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宽,故可用于高演化阶段的有效气源岩的判识。  相似文献   
10.
地质环境系统是对人类经济技术活动作出共同响应的一定范围内地质环境的有机整体 ,是复杂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文中以洞庭湖区防洪减灾为例 ,探讨了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特征与研究思路。地质环境系统具有边界不确定性 ,影响传递的远距性与滞后性 ,系统行为的取向性、不确定性、难控性与反直观性 ,系统的社会性与共享性。因此 ,必须从成生、发展的角度 ,对其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把握自然状态下系统演变的固有规律 ,分析叠加人为活动后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顺应自然、约束自然与人类自身 ,是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优化地质环境系统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