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6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份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地理家学,平生主张“经世致用”,不尚空谈。曾三次亲赴西北边区,进行艰苦的实地考察,写成《西陲三书》。其中《秦边纪略》一书是记述我国西北边区情况的地理学专著,至今尚有参考价值。本文就梁份的生平、他的三次西北之行、《秦边纪略》的内容及其成书经过,作了相当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当前丰富多样的DEM地形综合模型,分类阐述其综合原理、关键技术及优缺点,以黄土丘陵1:1万DEM为基础,对其地形综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DEM地形综合模型各有优缺点;不同综合模型综合后的地形,高程数值随着综合尺度的增加,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综合模型对流域边界的综合处理也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形成客观有效的流域边界描述;当前困扰DEM地形综合的关键问题,是缺乏不同尺度下地形综合质量的客观评价标准,致使现有综合模型地形综合结果和DEM格网分辨率之间没有建立本应存在的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侯仁之——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地理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学部委员。祖籍山东恩县(今属武城县)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萧张镇。1940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1949年夏荣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任教。曾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地质地理学系和地理学系主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5.
认真探讨长期处于国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的北京及其周围地区人口变迁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而清代至民国三百年是北京地区人口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人口的连续发展为解放后北京地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根据清代人口编审的典章制度,在研究北京地区人口地域构成的基础上,以城区为重点、分别探讨了州县、内城及城属和外城不同时期的人口规模.又根据民国年间的户口调查制度,探讨了该时期的人口规模.从而揭示了三百年间北京地区人口演变的过程和人口增长的加速性质,提出了北京旧城区的人口在清初和清末至民国年间以迁移增长为主的见解,同时澄清了对北京人口规模的某些误解.然后对不同时期的人口地理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区域人口具有以城区为中心,由密变疏依次形成的不规则环状(半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经济、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根源. 本文还注意到对入关之后八旗人口变迁过程的研究,列出了清代中期政府为解决八旗人口膨胀造成的压力而采取的六项措施及其利弊得失.同时也讨论了清代前、中期限制外城人口迁移增长的政策,对外城人口发展的阻滞作作.这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对研究今天北京地区的人口地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韩光辉  魏丹  何文林 《地理学报》2012,67(10):1362-1374
唐末五代以来,城市行政管理机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这就是金代明确出现的具有独立行政职能,但等级规模不同的城市行政管理机构警巡院、录事司和司候司.作为金代与县平行的城市行政管理机构,其官制在《金史·百官志》中具有明确记载,但与县平行的城市行政建置却被《金史·地理志》疏漏,这一问题值得学界研究并加以补正.  相似文献   
7.
清代北京城市郊区行政界线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郊区是行政上隶属于城市的城市外围地区,是兼有城市和田园双重职能与景观特色的过渡地带,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城市郊区清代称为城属,其行政边界划定于雍正中。但这条行政界线的具体走向却长期存在歧异认识,实有必要予以考察。为此,本文系统考察了清代北京城市城属行政边界的大体走向,进而阐述了清雍正中勘定京师城属外部行政边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