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绍兴市7—9月出现的暴雨—大暴雨大多由台风、台风倒槽或东风波等东向影响系统造成,统称为“东向暴雨”。此类暴雨往往来势较猛,加之海上资料缺乏,给分析预报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这类暴雨的预报能力仍比较低。日本数值预报图对大量级降水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梅汛期大—暴雨预报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  相似文献   
2.
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姬书安  薄海臣 《地质论评》1998,44(6):603-606
本文报道的辽宁西部北票市四合屯地区鹦鹉嘴龙类的皮肤鳞片化石,是迄今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的确切报道。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呈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这类小型恐龙最早出现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是其繁盛时期。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大河源头的确定一直被视为重大地理发现,发源于本国国土上的大河长度及源头地理坐标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地理数据之一.此次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是中国第一次同时对三大江河源头地理位置进行科学考察,并将首次在三江源头建立国家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中存在的单机可视化数据量有限、从底层开发并行可视化系统难度大等问题,该文基于分布式环境和VisIt,提出了一种简便、开放而又有效的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方法。介绍了VisIt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机制,给出了自定义数据的并行可视化方法;并基于NCEP数据集及全球空间格网,在小规模集群环境下实现了小粒度适应性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下的全球大气温度场的并行可视化。VisIt的并行可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计算节点,VisIt能有效摆脱传统单机可视化对数据量的限制,可实现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的并行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观测资料、ECMWF Era-interim资料、江苏风塔资料、降水融合资料等,对江苏沿海区域夏季海风锋进行统计与诊断分析,并对海风锋激发强对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海风锋主要显现在较稳定的高压系统边缘地带,可分为两类:Ⅰ类为海上西伸副高控制下的海风锋;Ⅱ类为大陆高压入海环流下的海风锋,Ⅱ类海风锋环流具有更多局地系统,常有强对流天气伴随。海风锋垂直剖面要素结构显示,来自海上的低层偏东风u分量构成海风锋前缘,影响锋面垂直抬升运动位置及强度。锋面附近二级环流,影响海风锋系统的环境不稳定性。海风锋在近海岸地区相遇内陆对流系统时,沿岸风塔资料在风的时序上出现突然的风向转变和迅速的风速增大。同时区域对流有效位能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的高值区显著增强。配合水汽通量辐合中心,构成有利于强对流系统激发及加强的环境条件。数值模拟显示,CAPE的水平分布指示了内陆强对流系统与海风锋的相对移动,CAPE的垂直分布显示海风锋激发强对流时能量增强与释放,强中心在2 h内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6.
寒潮造成的强降温和伴随的大雨以及偏北大风是我市冬季除大雪以外的重要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产品能较准确地提供这类天气出现时的影响系统和有关物理量分布。在对1989~1991年冬季(11~3月)绍兴市出现的强降温(大雨)和大风天气过程前日本数值预报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组合物理意义明确、相关又好的预报因子,建立客观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利用发震区域的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模型, 研究了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MS5.7地震发震构造与天体潮汐引力的关系, 并利用该模型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 分析了九江地震前后发震区域热异常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 一方面, 在时间序列变化上, 孕震区热异常表现出的起始—消亡演变过程与岩石在应力加载下的形变—破裂过程相吻合. 无论近地表大气还是上附多层大气, 热异常主要集中在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 与构造断裂带分布相一致; 同时, 热异常从近地表到高空消失的垂向分布, 符合地面对大气加热导致大气升温→抬升→扩散→消亡的大气动力学基本特性, 表明构造运动是本次温度异常变化的主控原因. 另一方面, 热异常变化遵循引潮力(低值—高值—低值)的变化过程, 显示出天体引力对发震断层温度异常识别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以及引潮力可能对构造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发震断层具有诱震作用, 预示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与热异常变化相结合研究短临地震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集群架构和分布式并行可视化工具 VisIt,编写了自定义插件,实现了基于大规模地球系统格网组织下的全球科学数据并行可视化,并设计实验对其并行可视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发现: VisIt完成一次渲染的加速比及并行效率随着核数的增加逐渐降低;采用 GPU 渲染,可以很好地提高并行渲染的效率.但在核数和 GPU 个数同步增加的情况下,由于核间通信、 GPU 间通信以及核- GPU 间通信等,VisIt一次渲染的并行运行时间并无明显降低.随着数据量增加,VisIt对单位数据量的运行时间却逐渐减低.实验表明,VisIt可较高效地完成大数据量的并行渲染.该方法和结论可供地学领域大规模海量数据可视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碎石桩对大型贮气柜地基进行加固的工程实例,总结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蝎化石,并定名为细小矢部龙(yabeinosaurustenuis)[1]。该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件晰蝎类化石[2-3]。但遗憾的是,该正型标本在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1958年和 1995年,杨钟健和姬书安又分别将辽宁凌源房身鸽子洞和北票尖山沟的两件晰赐化石归入细小矢部龙[4-5];但凌源房身鸽子洞标本的归属仍需进一步研究。2000年,汪筱林等报道了在凌源大王杖子也有细小矢部龙化石的发现[6]。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