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8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矿开展矿坝的变形监测工作,引入多层递阶回归分析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但方法较繁琐,计算较复杂。由于变形数据可分离成趋势项与随机项,趋势项可用多元线性回归良好地拟合;随机项的预测,文中采用Elman网络建模计算,最后利用矿坝的实测高程位移数据进行验证,并与多层递阶回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回归-Elman网络模型比多层递阶回归的预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且方法简洁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
全球电离层时空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谱分析和小波分解的方法对全球电离层VTEC量的时空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使用IGS中心发布的全球电离层网格图数据,分别从高中低纬度全年变化特性、南北半球全年变化特性、全球范围内随经纬度的变化特性对电离层VTE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中低纬度地区VTEC量具有周日和半周年变化现象,在二分点处存在峰值,南半球电离层较北半球电离层活跃,经度变化对VTEC值的影响较纬度变化大,总体上,太阳辐射是电离层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7.4级地震,地震对区域基准站造成了影响. 本文收集了距震中400 km以内的青海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高频观测数据,以国际GNSS服务 (IGS)站和陆态网为参考基准,分别采用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分析了震后地表三维形变. 结果表明:站点位移量级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呈现衰减趋势,其中距震中约35 km的江多站(JDUO)产生东偏南28.0 cm的永久性位移. 整体来讲,地震对100 km内的震源区的影响表现为走滑型运动,与震源机制相吻合,区域运动特征整体表现为拉张运动,北西-南东(NW-SE)向拉张和北东-南西(NE-SW)向挤压.   相似文献   
4.
如今,整体最小二乘法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虽然传统的高斯最小二乘法运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其只考虑了因变量观测值的误差而认为自变量是精确的,所以与实际观测情况不太符合。而整体最小二乘兼顾了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的观测误差,所以在理论上更为严谨且更为符合实际。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性相对广泛的非线性函数整体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并采用一组模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且与通过最小二乘解算出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得出,整体最小二乘法解算出来的结果更接近理论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轨迹数据识别出人们感兴趣的区域,并且挖掘出人们的日常出行特性,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热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绝大多数大城市的出租车上都安装有GPS,其记录的轨迹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包含丰富的信息,分析出租车的轨迹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人口的出行情况,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文中挖掘出租车轨迹数据中的乘客上下车的位置点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地图匹配以及整合后,对位置点进行有权重的热点区域分析,叠加到地图上进行人口活动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祖顺  韩吉德 《测绘工程》2013,22(4):30-33,37
利用小波变换分解变形监测数据,重构分离得到低频线性项和高频非线性项,线性特征强的子序列使用ARMA模型进行建模预报,非线性特征强的子序列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建模预报,最后合成获得预报值。文中使用隔河岩大坝GPS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建模预报,分析小波分解层数对预报精度的影响,提出平滑测度确定分解层数的方法,比较ARMA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和小波分解下的组合模型的预报精度,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报精度优于单一模型,其精度在0.6mm,最大偏差为1.6mm,平均改善76%和77%。  相似文献   
7.
2022-01-08中国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w 6.7地震,直接导致兰新高铁受损停运,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了评估交通网的受损情况,提出一种综合光学遥感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影像、无人机影像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数据解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技术框架。针对此次门源事件,首先,获取高分1号(GF-1)、高分7号(GF-7)、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和Sentinel-1A SAR影像,根据GF-1和GF-7光学遥感影像确定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光学像素偏移量技术估计东西向和南北方向二维地表形变场;其次,利用SAR像素偏移量技术获取距离向和方位向地表形变场, 同时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即距离向);然后,采用运动结构恢复技术处理无人机影像获取高精度的数字地表模型;最后,综合利用上述信息精确确定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和地表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东西向最大形变量约为2.0 m,距离向最大形变量约为1.5 m,该破裂带总长约为36.22 km。结合门源地区公路交通网,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历史地质灾害点的分布以及地表破裂带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对高速公路带来的影响最大,对乡道的影响最小;交通干线G0611和G338东南段具有很高的灾害风险。所提技术框架可精密地解译地表破裂,在地震减灾中直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海师范大学二期3号住宅楼在主体封顶一个多月以后,由于受下游施工工地深基坑大开挖,对地下水的抽取,使该建筑物地基及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该建筑物的倾斜值超过限差要求。文章详细阐述了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中的变形观测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