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About 70% of its land area as mountains and plateaus,China is the largest mountain countryin the world.Thanks to its vast territory (9.6 million km2),outstanding relief and varied climates,China boasts extremely plenty of ecosystems and landscapes.From south to north,it traverses almostall the temporal zones from tropical rainforest in the southernmost to frigid-temperate needle-leavedforest in the northernmost; from east to west,it sees a gradual transition fro humid forest landscape toextremely arid desert landscape; vertical change of landscapes is most striking owing to the existenceof many high mountains (above 6000-7000 m,e.g.,the Himalayas,the Kunlun,the Tianshan,theHengduan,etc.) and plateaus,especially the immense Tibetan Plateau (averagely 4500 m above sealevel).All of this give rise to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ecosystems and landscape in China.Some ofthe ecosystems are endemic to China,e.g.,alpine desert and alpine steppe in the Tibetan Plateau.As aresult,China bears a great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otection of global ecosystems and landscape.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马尾松毛虫灾害空间扩散规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武红智  陈改英 《遥感学报》2004,8(5):475-480
主要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 ,探讨了松毛虫灾害的发生发展与地形、道路、居民地等的相关关系 ,科学地验证了松毛虫常发区的地理分布、发展过程等经验知识 ,充分肯定和展示了GIS用于松毛虫灾害定量、定位预测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效应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作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就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促成了独特的高原季风系统,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导技致了亚洲干旱地带的北移和植被地带的不对称分布,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地垂直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收集了大量翔实的山地垂直带资料,建立了我国山地垂直带数据库,创建了山地垂直带谱"数字引擎".使垂直带谱数字化成为可能。采用ArcObject组件开发技术及Visual Basic,自主开发中国山地垂直带信息系统(1.0)。该系统是一个面向对象(山地垂直带谱)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山地垂直带"数字引擎"为系统内核,在功能上实现了山地垂直带分布与地理空间区域的联接,同时实现了大范围内选择多个区域进行数据分析的功能。系统界面友好,易操作,显示直观、明了,为自然地理和生态学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丰富的山地垂直带谱数据集和有效的分析工具。标志着山地垂直带谱研究进入了数字时代。  相似文献   
5.
山地垂直带谱信息系统应用分析与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地垂直带信息系统虽实现了山地垂直带谱的首次数字集成,但系统中还存在标识不清、垂直带颜色不易变动、大量带谱显示时可视程度较差等问题。本文以山地垂直带谱空间可视化为研究对象,探讨系统的技术改进,包括山地垂直带谱图形数据的立体标识、翻转页面、颜色可定制、数据轴可操作等功能的实现。山地垂直带信息系统空间可视化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山地垂直带谱数据,而且可方便直观地显示山地垂直带谱数据,有效地集成山地垂直带谱数据并且充分地发掘山地垂直带谱空间变化规律,也为建立界面友好的世界山地垂直带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地垂直带的数字集成与基本规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首次归纳出我国63类垂直带(包括31类基带);在ArcGIS 8.3平台上,以山地垂直带谱“数字引擎”为内核,成功研制了“中国山地垂直带谱信息系统(1.0)”,将我国约239个山地垂直带谱进行了数字集成,使我们对我国垂直带谱数据的掌握从残缺上升为相对完备。该研究工作不仅为我国山地垂直带谱规律的数字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手段,也为世界山地垂直带谱的数字集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还利用该系统,对重要垂直带界线如雪线、林线、高山草甸进行了空间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除高山草甸经向变化缺乏明显规律外,其他垂直带界线的经、纬向变化的二次曲线(抛物线)模式比其他模式具有更高的相关系数。因而,抛物线模式应是我国山地垂直带宏观尺度上的基本空间模式。今后垂直带谱研究应在界线精度、带谱结构的地理学/生态学解释等方面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7.
基于DEM的地貌实体单元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我国传统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分类强调地貌单元的完整性,界线划分沿地貌实体边界而非规则统计单元,目前尚缺乏地貌实体单元的有效自动提取方法。针对这一难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EM的地貌实体单元数字提取方法。利用坡度分级,并搜索相邻栅格单元、计算坡度级别内相互连通栅格的面积,建立坡度、面积阈值综合判别规则进行山地平原的自动划分;利用地形倒置、水文淹没分析,将山体划分的二维判别规则扩展到实际三维地形中,并结合地形结构线提取算法进行山体界线自动提取、确定山地地貌实体单元。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我国传统地貌分类体系,能够较好实现山地/平原的自动划分和山体界线的数字提取。  相似文献   
8.
阴山中段山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0年TM数据和2000年ETM数据,以农牧交错带的阴山山地中段为研究区,分析1990~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重点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耕地的转移流向主要集中于草地,而草地的转移流向又集中于耕地,林地消失区主要转变为草地。阴山北麓为草地向耕地转变的集中区域;阴山南部是林地向草地转变最为集中的区域;阴山中部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相对较少。在土地利用的垂向变化上,耕地减少区域集中分布于海拔1500~1600m及1700~1850m;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向耕地转变的集中分布区域大致在海拔1700~1900m范围;海拔1600-1800m为草地-耕地相互转移变化最为集中的区域;草地面积主要在海拔1450-1600m范围增加,在1650-1800m范围内减少;林地除在海拔2000~2200m范围内与非林地相互转变大致持平外,在其余地区均发生退化。海拔1800m和海拔2100左右是本农牧交错带山地土地利用类型波动最为集中的两个分布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