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17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嵌入式时间间隔计数器,它可作为一种功能模块用于用户的设备或时统中,实现高精度时间测量。从基本原理、硬、软件和功能等不同角度对计数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在该计数器的研制过程中还开发了用来调试计数器和供计数器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对此也作了简要介绍。最后,给出了计数器的设计指标和一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嵇少丞  王茜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08,82(2):174-193
古太古代(约4.0 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 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 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稳定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就一直漂游在地幔软流圈之上。中国华北地块就是这些克拉通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中生代时遭受了第二次破坏,岩石圈厚度从古生代时的180~200 km 减少到现今的80~100 km。本文作者从流变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这一核心问题,从  相似文献   
3.
流变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的支柱学科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地球是一动态系统,其各层圈的构造运动归根到底就是多矿物复合岩石在各种物理条件(例如,温度、围压、差应力、应变速率、应变方式等)下和化学环境(例如,氧逸度和水含量)中的形变。流变学作为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科学,现已成为地球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的支柱学科。本文对国际上近年来岩石流变学的最新进展做些扼要的介绍,呼吁中国固体地学界加强流变学的研究,做出经得起时间淘洗、实践检验的原创性成果来,使中国的构造地质学研究迈进国际先进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始于65 Ma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是地球演化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构造事件,其演化过程相继经历了主碰撞(65~41Ma)、晚碰撞(40~26 Ma)和后碰撞(25~0 Ma)三个阶段,形成了以雅鲁藏布缝合带为边界的冈底斯主碰撞构造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前陆冲断带,并伴随着一系列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5.
松潘- 甘孜造山带巨厚的三叠系复理石沉积盖层给探讨其基底性质、俯冲- 碰撞过程和深部岩浆作用增添了难度,使得带内广泛出露的花岗质岩体和少量镁铁质岩体成为解开松潘- 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谜团的重要研究对象。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道孚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23. 5~217. 4 Ma,炉霍二长岩结晶年龄为219. 4 Ma,辉长岩为218. 9 Ma,均属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花岗质岩石都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其中炉霍二长岩具有较高的Ba、Sr含量,相对较高且均一的εHf(t)值(-3. 69~-1. 65),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富集玄武质新生下地壳的熔融。道孚花岗闪长岩具有分散的εHf(t)值(-13. 51~0. 41),野外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幔源熔体与古老壳源熔体的混合。辉长岩在微量元素蜘蛛图上具有类似的模式,不同程度富集Ba、Sr、Pb、Th和U元素,出现Nb、Ta、Ti元素亏损,具有岛弧玄武岩的特征,来源于流/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已有资料,我们对甘孜- 理塘洋的演化历史提出新的认识,认为甘孜- 理塘洋不仅仅存在向南俯冲的可能性,同时也具有北向俯冲的历史,晚三叠世道孚- 炉霍岩浆岩的形成受控于甘孜- 理塘洋向北边松潘- 甘孜地块俯冲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古特提斯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体系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带标志古特提斯洋关闭后的板块缝合带。在该缝合带及周围识别出4套与洋盆扩张和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岩,由南至北,分别为洋底玄武岩、岛弧火山岩、弧后盆地玄武岩和后碰撞火山岩。板块构造体系说明洋壳俯冲极性从南向北。已有年代学证据表明:阿尼玛卿洋盆的开启时代至少可以早到晚石炭世(308Ma),洋盆关闭可能在早三叠世;岛弧火山岩的时代为晚二叠世(260Ma);弧后盆地火山岩的时代为早中三叠世;后碰撞火山岩的时代为晚三叠世。三叠纪沿缝合带及其北部形成了一系列巨大的左旋走滑断裂系,包括东昆仑南缘左旋走滑断裂(200~220Ma)、阿尔金断裂的早期走滑剪切断裂系(220~230Ma)以及南祁连南缘巨型左旋走滑断裂(240~250Ma)。认为它们形成于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的关闭和斜向碰撞作用,但主要在俯冲板块折返阶段或逆冲岩片的抬升阶段,其时也是后碰撞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阶段。  相似文献   
7.
大陆科学钻探在江苏岗上超镁铁岩体上打了一个卫星孔(CCSD-PP3),孔深705m,穿透428m厚超镁铁岩体,其下主要为不同类型片麻岩及少量榴辉岩。该岩体产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面积1370×700m,上覆约10m厚第四纪盖层。岩心柱可以粗分为4段,370m上部超镁铁岩,50m片麻岩夹榴辉岩,60m下部超镁铁岩,225m片麻岩类。榴辉岩夹在片麻岩中,片麻岩有正、副之分。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柯石英假象,表明岩石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镁铁岩主要岩性为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含石榴石纯橄岩出现3层,总厚度仅90m,与不舍石榴石的纯橄岩无截然界线。岩相学研究观测到石榴石中保留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等超高压变质之前的矿物组合,以及退变质矿物替代石榴石的现象。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变化小,SiO242.17-44.79,平均43.78;MgO46.35-48.98,平均47.42,Mg#值(=Mg/(Mg Fe)×100)为91.89-92.75,平均92.4,属于高Mg型;Al2O3和CaO丰度低,分别为0.66-0.27,平均0.43,和0,01-0.35,平均0.13;REE总量较原始地幔亏损,但LREE相对HREE富集。结合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套岩石属亏损型,但可能经历了流体热液的改造;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成分的一致型,说明后者是前者经变质改造形成。SHRIMPU-Pb定年测得含石榴石纯榄岩中锆石存在两组年龄,超高压变质阶段新形成的锆石时代为240±2.7Ma,核部残留岩浆锆石给出726±56Mao前者与区域上超高压变质年龄十分吻合,后者与大别-苏鲁区域上新元古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时代。岗上超镁铁岩体可能记录了早期侵位到地壳,在陆陆俯冲碰撞阶段被俯冲岩片带入到柯石英形成深度,以及随岩片折返到地表的整个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学、地幔特殊新矿物发现、地下流体异常及地下微生物发现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榴辉岩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5000m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该钻孔0~2000m主要由榴辉岩、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和少量片岩和石英岩组成。累积厚度达1000多米的榴辉岩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不同的矿物含量和不同的全岩化学成分,可划分成富Si的石英榴辉岩、富Ti的金红石榴辉岩、富Al的多硅白云母和蓝晶石榴辉岩、富Mg的双矿物榴辉岩和具有正常玄武岩成分的普通榴辉岩。榴辉岩的原岩包括基性层状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榴辉岩全岩成分对石榴石和绿辉石中某些化学组分的含量有明显控制,而且直接影响到变质条件估算的准确性。扩散成分环带的广泛发育表明超高压矿物在早期退变质过程中发生了成分再平衡。这一事实以及具有成分生长环带石榴石变斑晶的存在,为榴辉岩形成在更高温度(>940℃)和更高压力(>4.5GPa)条件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地球内部放射性产热元素U、Th及K(HPE)含量如何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固体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限定地壳的热和流变学结构、地球化学、岩石和构造模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对HPE深部分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大型花岗岩岩基的研究及对地表热流值和产热率之间关系的模拟,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HPE随深度的分布缺乏认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届时将提供超过5km的岩心,为确定苏鲁超高压带的HPE结构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对CCSD的100~2000m岩心的732块样品详细的放射性产热元素含量的测试及现今产热率计算的初步结果表明:(1)花岗质片麻岩具有最高的产热率,平均为1665×10-11W/kg;(2)副片麻岩(变沉积岩)具有中等的产热率,为994×10-11W/kg;(3)金红石榴辉岩及石榴石橄榄岩具有最低的产热率,为17×10-11~20×10-11W/kg;(4)放射性产热元素的浓度及相应的产热率随岩性的变化而变化,呈现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产热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表明CCSD主孔中的HPE三明治结构。该结构可能代表着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的典型HPE结构,比大型花岗岩岩基的HPE结构更复杂,与传统的HPE指数衰减分布模式不吻合。CCSD主孔中所揭示的三明治式HPE结构是大陆被动陆缘中的基性及超基性岩、沉积岩及花岗岩在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