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训虎    磊等 《北京测绘》2014,(2):28-3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InSAR的发展历程开始,逐步介绍InSAR技术原理、InSAR数据处理流程、InSAR的应用领域。通过对InSAR数据处理的相关软件进行介绍、对比、分析;对制约InSAR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北京市发展InSAR技术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深入浅出的介绍了InSAR测量技术当前的应用范围、应用趋势和发展方向,对InSAR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为InSAR在测绘领域的深入发展提出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降水对重力的影响是重另时序变化研究必须考虑的重要要因素之一。拟通过分析降水对大地原点重力成果的影响机制,从理论上分析降水对大地原点重力的影响,并采用Visual Basic.NET 2005实现模拟估算编程,从而为该影响的消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中,各省市都做了很多理论研究和实际转换工作。本文阐述了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对不同数据、不同方法转换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成果的影响,为今后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以确保成果转换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晋虎  张训虎  田宗彪  章磊 《北京测绘》2015,(2):124-126,147
为做好成果的质量检验工作,针对本工程成果质量检验的指导性文件缺乏的现状,本文依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及相关规范,通过对生产和检验过程各个环节的成果进行质量分析,探索总结了国家一等水准观测成果的检验内容和检验方法,并提出检查各环节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国内管线探测项目的质量控制研究现状,总结了管线测量成果的质量要求,分析了管线测量中的典型质量问题。为了提升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提出了3个方面的措施:①采用以控制输入优先、风险早预防为原则的闭环过程质量控制;②提出控制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③提出管线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通过人为变化测试点高程的方法,论证并检验了使用GPS测量椭球高代替水准测量的可行性。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GPS测量能够准确反映各点的三维坐标变化情况,在高程测量方面能够准确测量出人为变化的高程值。测试过程中所使用软件能够准确及时的解算数据,为沉降观测工作提供可靠的计算保障。  相似文献   
7.
三维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的引入使得传统静态的、平面的地图向动态的、三维的方向发展,地图的三维可视化正成为GIS与数字制图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场景多尺度表达、顾及地形(即基于DEM)的建筑、植被、道路、水系等各主要要素的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显示、可视性分析。文章最后对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基于城市规划领域的规划展示、设计对比、日照分析、历史变化等方面的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规划监督测量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测绘工作。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在开展相关的测绘工作,但是对城市规划监督测量成果的质量检查方面缺少相应的规范。本文通过对规划监督测量的各个阶段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各个阶段成果的质量检查项,并对各检查项的相关精度指标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对规划监督测量质量检查的流程进行了总结,形成了对规划监督测量的质量检查关键点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