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丁兆明  魏春生 《地球科学》1997,22(2):171-176
新疆西准噶尔金矿成矿域是大区域内成矿单位,成矿域中所有金矿床(点)均产于地壳构造活动带。富含金的地幔物质沿深大断裂上升侵位,分熔,产生岩浆,火山活动,壳下重熔再熔、火山物质沉积变质作用,在漫长的华力西期经历反复多次的构造变动,形成超基性-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含金建造,是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用XG-4冷原子吸收型数字测汞仪对水汞等进行纳克级别以下的极微含量分析。测量中有一些干扰因素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介绍了连接气路用的硅胶管和测试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上的影响情况;并给出了一般的具体的解决方法。实验和分析计算显示效果显著;在地震和其他领域微量汞测量中都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著偶  黄棠明 《气象》1976,2(7):19-20
桂林公社地处海拔700多米的山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5°C左右。按照这样的气候条件,要种好双季稻是有困难的。1957年开始试种双季稻,由于产量一直上不去,到1962年就停种双季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解放了广大社员群众的思想,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于1970年又重新试种双季稻,到1974年开始大面积播种。1975年,我们的“三结合”试验田,双季亩产达1212斤。群众高兴地说:“双季稻是《纲要》稻,要想跨《纲要》,就要种好双季稻”。  相似文献   
4.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W(7.9±0.2),与文献和大众广泛接受的M8(1/2)的数值相差较大。本文通过对震级标度及其演化历史的总结和梳理,阐述了仪器记录早期阶段基于地震波波形振幅和频率的震级标定存在系统偏差的问题,这与仪器限制、台站稀疏、标定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也使得1920年海原大地震和同时期世界上其它一些重要大地震的震级不同程度被高估。在各种震级标度中,矩震级MW与地震破裂面积和位移等物理参数关联,是地震震级的最佳标定方法。震级作为表述地震大小和能量的重要参数,被广泛地用于评估断层未来的地震潜势;震级的偏差对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样式的研究会产生重要影响,并造成基于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灾害评估等产品的可信度降低。因此,本文倡导对历史地震震级进行检验和修订,并建议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采用矩震级MW(7.9±0.2)表...  相似文献   
5.
辽宁兴城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燕山裂陷槽盆地(燕辽海盆)的东南边缘,地层序列和沉积特征与同属盆地边缘区的河北滦县、北京南口、以及太行山区等地类似。研究区新太古代花岗岩之上沉积了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以及青白口系(长龙山组、景儿峪组)。与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相比,本区地层厚度较薄、长城系碳酸盐岩较少、碎屑物粒度较粗、部分层位(铁岭组、洪水庄组、下马岭组?)缺失,几大沉积层序的底界超覆明显,体现了典型的古陆边缘特征。中元古界常州沟组至团山子组为一套局限分布的滨、浅海相海进至海退旋回沉积,常州沟组滨海相砂岩与下伏新太古代花岗岩沉积接触;大红峪组沉积时期广泛海侵,以石英砂岩和粉砂质页岩为主,下部发育复成分角砾岩和石英砂岩质砾岩,与下伏地质体有沉积接触(非整合)、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岩溶不整合等多种接触关系,说明大红峪组沉积之前发生过沉积间断和地层褶皱变形,“兴城运动”所指的不整合并非单纯的海进超覆成因;蓟县系高于庄组下部为一套海侵陆源碎屑岩序列,不整合在大红峪组和新太古代花岗岩之上,中、上部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蓟县系杨庄组和雾迷山组总体为碳酸盐岩,仅含少量陆源碎屑成分或薄层;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为又一套陆源碎屑岩海进序列,平行不整合在蓟县系雾迷山组或待建系下马岭组?角砾状含燧石白云质灰岩之上,指示了芹峪上升和蔚县上升影响期间的岩溶平原发育历史;寒武系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平行不整合在景儿峪组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之上。上述不整合及地层建造特征还说明山海关古陆长期存在并对辽西南部的沉积古地理有明显影响。此外,大红峪组的沉积在区内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自大红峪组沉积开始本区与燕辽海盆完全连通,整个盆地的演化也从强烈断陷向稳定沉降转变。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分期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兴信  张春生 《地震研究》1992,15(2):135-144
利用最优分割法对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期,并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0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北段可划为4个活跃期,每个活跃期的中心间距约300年,最大地震为7级,天水—陕南地震带(区)近一、二百年的地震活动可分为持续约10年左右的几个地震簇。所有分期中,海原地震带能量释放最大,且最近仍很活跃。汾渭地震带和海原—银川地震带活跃期存在相关现象,且其南段往往先于北段活跃,目前活动水平较低。该带1900年以来地震还有与河套地震带地震相呼应的现象和沿构造带南北迁移的规律。根据分期和相关结果推测,鄂尔多斯周缘各地震带都存在中强地震背景。其中海原—银川地震带近期发生5—6级或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天水—陕南地震带近期也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汾渭地震带虽然存在孕育6级以上大震的背景,但近年还不会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7.
根据矿床地质背景、热液蚀变组合、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别是根据浅成岩浆热液环境中特征矿物明矾石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岩浆成矿流体的来源、动态与化成矿机理,获得了许多新认识;根据δ^14S和δ^18O可将明矾石划分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岩浆成矿热液在时间上从早期的气相流体向主成矿期的液相流体演化,而岩浆热液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定位于脆性-延性过渡带。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地区的地震为例,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预报因子采用Keilis-Borok提出的地震流函数。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能够较好地学习复杂的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关系,模拟地震预报问题,预报效果也较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陕西地区震源参数和平均应力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地区地震台网记录的小震垂直分量最大振幅比测定了陕西地区的震源参数,并用其小震断层面解反演了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陕西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向,倾角中等,相对中等主压应力较大,小震断层面呈北西和北东向优势分布。分区试验表明,关中地区与全省基本一致,陕南似乎存在较大差异,其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北西一南南东方向,中等主压应力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金的热液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