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将6 级以上强震分为连发与单发两类, 分别讨论了各自的间隔时间。有些强震发震时间间隔的部分规则性可以作为地震趋势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3.
计算机图像处理可视化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数字图像实施处理的可视化表达,将使复杂,深奥的图像处理原理更容易理解,文中在详细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有关理论,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软件的总体框架,实现了多种图像处理功能,并辅以强大的联机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iSCSISAN的技术原理和工作机制,结合研究WebGIS的系统架构方式,探讨iSCSISAN应用于WebGIS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现途径,以解决制约性能的服务器负载与网络传输负载过重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5.
6.
7.
利用小波变换和边缘限制条件进行水域分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了一种利用小波变换和边缘限制条件进行水域提取的新算法,它的特点是先用小波变换将影像变换到不同尺度层上;然后在不同尺度层上统计影像的特征值,以形成影像的特征数据;接着利用Facet边缘检测算法在特征数据上检测特征边缘存在的情况,从而判断像素是否属于水域,与传统的水域提取方法相比,它用到了不同频率上水域灰度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刻画了水域的灰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和边缘限制条件对水域分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壳现今变形特征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国大陆及周边10年来近400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为基础,获取并绘制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图像,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内西半部南北向只存在微弱的缩短变化(5mm/a左右),东半部南北向则没有缩短的迹象,南北缩短的区域主要位于青藏块体南缘的喜马拉雅条带(约15mm/a),北缘中部的柴达木西区(约15mm/a)和青藏块体北面的天山块体及周围地区(约15mm/a);青藏块体大约有10mm/a的东西拉张,但不均匀,自西向东经历了由弱到强再有所减弱的过程,整个西部地区东边缘的东向运动表现为南强北弱的左旋特征;川滇菱形块体不是逃逸块体而是变形块体;青藏块体东缘及附近地区是东向运动的消减区带,面应变结果显示,青藏块体周边以面收缩为主,内部则以面膨胀为主;其以北的地区以面收缩为主(但压中有张),面应变的量级为10^-8/a。这样的变形结果,若只靠来处于印度板块的北向挤压是无法解释的。由此并结合最新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可推断或证实,地壳下部来自南向的物质涌入是控制青藏块体乃至中国大陆形变的另一大动力源,甚至可能是主导动力源;或者具有深、浅立体活动的某种协同性。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