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篇 |
大气科学 | 29篇 |
地球物理 | 5篇 |
地质学 | 115篇 |
海洋学 | 30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I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它实现了设计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变革,从静态的信息向动态的信息发展。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基坑支护设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分析了不同设计软件优缺点和设计方法需解决的关键性理论问题,提出了基于BIM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设想,分析了BIM技术应用在深基坑工程中需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结构稳定性理论了深基坑内支撑结构体系可为减少计算长度而在主撑之间设置的连系杆的基本力学要求及其稳定性问题,包括支撑与立柱、支撑与支撑以及支撑与系杆的连接问题,指出:只有当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达到减小计算长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5.
6.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区断陷层断裂特征及其对圈闭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底古隆精细刻画为基础,分析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区断陷层系断裂发育特征,并探讨断裂对圈闭发育的控制作用,以指导区内构造圈闭搜索与评价。根据古隆起和骨干断裂展布特征,将平北区划分为北部同向多阶断阶区、中部反向多阶断阶区和南部同向单断断阶区等3个次级区带。综合区域应力背景和火山活动期次,厘定出平北区断陷期早、晚两期断裂系统。早期断裂以NE走向为主,控制古隆起发育。晚期断裂数量多、分布广,以NNE走向为主。在南强北弱的区域伸展背景下,断陷晚期断裂发育受早期断裂及古隆起影响,局部应力场发生扭动调整,在平湖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南部强伸展、中部张扭和北部弱伸展夹扭动3种不同应力场。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张扭性断裂组合及古隆起边缘受断层影响的牵引背斜是决定有利圈闭发育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通过平北区古隆起周边断裂精细梳理是圈闭搜索与评价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形状轮廓对于事物的认知十分重要,是决定事物类别的关键属性,对于借助虚拟地图表达非空间数据的隐喻地图,其轮廓具有可操作优势,可用以增强其地图相似度,促进其与真实地图间联系的建立。但目前隐喻地图研究多侧重地图制作生成技术,较少关注地图认知设计,对制图过程掌控性差,导致地图轮廓形态随机性较强。以Gosper地图为基础进行改造设计,依据真实地图轮廓设计隐喻地图轮廓:基于转角函数法构建目标函数,衡量隐喻地图轮廓与目标轮廓的相似性,通过目标函数对地图轮廓进行筛选,并利用优化算法控制筛选流程,获得满足需求的地图轮廓。使用真实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取与目标轮廓近似的地图轮廓,并能基于此轮廓框架开展地图设计表达工作。 相似文献
8.
9.
10.
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宝贵材料,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δ13Ccell)是泥炭古气候研究的常用代用指标。我国已有数个地点报道了全新世泥炭全样或单种植物δ13Ccell记录,对这些记录的古气候解译存在明显冲突。结合相应的孢粉和植物残体证据,对这些记录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发现:高山草地植被带和内陆干旱区荒漠草原植被带当中的泥炭地,全新世期间的原地植物种属构成相对稳定且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其δ13Ccell记录具有较为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其古气候解译也更为可靠;森林植被带和林草交互带当中的泥炭地,全新世期间的原地植物种属构成发生过显著变化(如木本植物入侵),这可能是造成其全新世δ13Ccell记录长期趋势不明显或其古气候指示意义复杂难解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显示了泥炭地的原地植物种属构成,对相应δ13Ccell记录的古气候解译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表明,无论是泥炭δ13Ccell研究地点的选择,还是泥炭δ13Ccell记录的古气候解译,都需重视其来源植物种属构成和变化。对于全新世泥炭δ13Ccell古气候研究,建议开展针对性的现代过程研究,尤其是优势泥炭植物种属的δ13Ccell在时间序列上的现代过程研究,以提供可靠的古气候解译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