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篇 |
地质学 | 98篇 |
综合类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多显生宙沉积锰矿床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甚至某些情况下连其成因模型都已经研究得很透彻了,但是不断变化着的海洋化学、海平面及气候这样一些重要因素对形成锰矿床的影响却刚刚引起人们的重视。锰的高度活动性(特别是在氧化-还原作用过程中)无疑使它在风化、搬运、沉积及成岩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物相的变化。在化学风化过程中,锰溶解于酸性的还原介质中,并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被携带到滨岸地带,在弱还原(碳酸盐矿石)至氧化( 相似文献
2.
西藏西部与班公湖特提斯洋盆俯冲相关的火成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对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缝合带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初步查明区内缝合带至少包含日土和狮泉河-改则两条蛇绿岩带。在两条蛇绿岩带北侧发现各有两期岛弧型岩浆岩发育,且形成时间严格对应。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班公湖缝合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共同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Th、K和Pb;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Ba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总是相对亏损,这些特征说明班公湖地区存在两条俯冲带。从演化序列看,俯冲初期岩石属中钾钙碱性系列,之后岛弧岩浆作用向高钾钙碱性系列演变。锆石U—Pb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北面的日土俯冲带洋壳俯冲从辉长岩墙开始,时代为(165.5±1.9)Ma(MSWD=1.16),在159Ma时岛弧岩浆作用规模增大,形成小型的花岗岩基;南面的狮泉河-改则俯冲带一开始俯冲((166.4±2.0)Ma,MSWD=3.0)就有较大规模的石英闪长岩体侵入,之后岩浆作用减弱,到159.4Ma时只有一些小体积的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侵入。根据岛弧岩浆作用规模,认为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的俯冲一开始是以狮泉河俯冲带为主,之后狮泉河俯冲带的俯冲作用逐渐减弱。到晚侏罗世初(159Ma)北面的日土俯冲带成为洋壳俯冲的主体。鉴于两条岛弧火成岩带在空间配置上都位于由基性-超基性岩构成的蛇绿岩带北侧,地球化学上显示陆缘弧特征,因此,认为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应该是在中侏罗世晚期(约166Ma)沿日土和狮泉河两条俯冲带同时向北俯冲,构造属性上可能不是一个统一的大洋,而是包含了多个局限性洋盆。 相似文献
3.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碰撞后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其对洋盆闭合时间的约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年来地质调查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发现了一批A型花岗岩,岩体呈面积不大(<1 km2)的岩株产出,岩性上分为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两种,侵入白垩系地层中.岩石化学上这些A型花岗岩相对富硅,SiO2含量在68.62%~75.36%之间,全碱含量(K2O+Na2O=8.03% ~ 9.37%)和全铁含量(FeO(T)=0.86%~5.39%)偏高,Al2O3含量(12.76%~ 15.54%)偏低,显示弱过铝质和亚铝质特征.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和Pb,但Ba和Sr相对亏损;同样在高场强元素(HFSE)中,Nb、Ta和Ti亏损明显,Zr和Hf相对富集.这些岩石化学特征与岛弧型花岗岩是明显不同的,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稀土元素含量总体较高(∑REE=122.37~291.19 μg/g,平均201.31 μg/g),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89~9.58,平均为5.93),Eu负异常明显(δEu=0.14~0.54,平均0.34),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向右缓倾的(V)型.三个岩体的锆石U-Pb LA-ICP-MS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9.6±1.4) Ma (MSWD=3.7)、(112.2±0.9) Ma(MSWD=0.06)和(113.7±0.5) Ma (MSWD=0.21),表明这些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从岩石的碰撞后A2型花岗岩特征推测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的闭合时间至少应该在白垩纪初. 相似文献
4.
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成矿斑岩地球化学及Pb、Sr、Nd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班公湖铜矿带2个具有代表性的斑岩铜矿床--多不杂铜矿床和尕尔穷铜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与冈底斯铜矿带相比,该铜矿带含矿斑岩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相对减弱,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亏损程度明显减轻,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减弱,且具有Eu的弱正异常,岩石在氧化性上更强一些;从Pb、Sr、Nd同位素特征来看,班公湖铜矿带含矿斑岩更富含放射性成因铅,~(143)Nd/~(144)Nd比值明显降低,其源区更接近印度洋沉积物区域,表明该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岩浆源区更浅,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班公湖铜矿带含矿斑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区域,而冈底斯铜矿带明显偏离了活动大陆边缘区域,表明班公湖斑岩铜矿带形成于碰撞后地壳隆升阶段,而冈底斯铜矿带则形成于碰撞后地壳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Ⅰ.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总被引:63,自引:25,他引:63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造山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始于65Ma,延续至41Ma,形成了以藏南前陆冲断带、冈底斯主碰撞构造-岩浆带和藏北陆内褶皱-逆冲带为特征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主体。伴随陆-陆碰撞,在冈底斯带相继发育①壳源白云母花岗岩-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组合(66-50Ma)、②+εNd花岗岩-辉长岩组合(52-47Ma)和③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辉绿岩脉组合(42Ma),以及大面积分布的巨厚(5000m)的林子宗火山岩系(65-43Ma),反映深部相继发生大陆碰撞和板片陡深俯冲(65-52Ma)→板片断离(52-42Ma)→板片低角度俯冲(〈40Ma)等重要过程。在主碰撞期,初步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壳源花岗岩有关的Sn、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在藏东滇西形成腾冲Sn、稀有金属矿集区;②与壳/幔花岗岩有关的Cu-AuMo成矿事件,在冈底斯南缘形成长达百余公里的Cu-Au矿化带;③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形成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A-u矿化带;④与挤压抬升有关的Cu-Au成矿事件,形成以雄村大型铜金矿为代表的斑岩型/浅成低温复合型Cu-Au矿床。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大陆主碰撞造山区域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6.
7.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找矿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西段、羌塘地块南缘的岩浆弧中。过去十多年来,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多龙矿集区内已发现和评价了多不杂、波龙、地堡那木岗、拿若、荣那等5处大型、超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目前已探明的铜资源量近1000万吨,金300余吨。区内以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主,兼有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_角砾岩型矿化组合。研究发现,矿区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于-2.2‰~2.3‰之间,平均为0.2‰,峰值在-1‰~1‰之间,塔式效应明显,接近幔源硫,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温度介于250~420℃之间,成矿深度1~5 km,成矿流体为残余岩浆流体,大气降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作者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总结出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最有效的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是:地质+化探(水系沉积物)+物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钻探。 相似文献
8.
西藏冈底斯造山带几乎同时形成的两套埃达克岩为什么一套含矿一套不含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野外地质调查结合锆石U-Pb年龄测定和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西藏冈底斯碰撞造山带晚中新世发育两套埃达克岩.一套呈NS向岩墙产出,锫石U-Pb-LAICP-MS年龄为15.6~16.8 Ma,地球化学上以富Na2O、贫K2O、Sr/Y比值高为特点,不含矿;另一套呈岩株产出,锆石 U-Pb SHRIMP 年龄为14.0~15.3 Ma,地球化学上以富K2O、贫NaO、Sr/Y比值低为特点,伴随着大规模的斑岩型铜钼矿化.两套埃达克岩都高度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Rb、Ba、Th、U、K、Sr、Pb,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反映出俯冲组分对岩浆源区的明显影响,具备岛弧岩浆作用的基本特征.比较而言,含矿埃达克岩更富集Rb、Th、U、K、Pb,而不含矿埃达克岩更富集Sr;不含矿埃达克岩的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更加强烈,Zr、Hf相对富集.两套埃达克岩都是形成于碰撞后地壳伸展的同一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其岩石地球化学差异主要与岩浆源区有关.研究表明,含矿埃达克岩的岩浆源区较浅,位于下地壳底部,参与岩浆作用的俯冲组分以沉积物熔体为主,岩浆的氧化性较强,并且经历了更多的分异过程.不含矿埃达克岩的岩浆源区较深,位于岩石圈地幔上部,参与源区岩浆作用的俯冲组分主要是板片流体,岩浆氧化性较低,岩浆分异过程较少.两套埃达克岩含矿与不含矿的原因包含了源区物质组成和岩浆生成条件两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雄村铜金矿是在西藏冈底斯中段新发现的一个矿床,流体包裹体组成分析揭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富含CO2、N2和有机气体的Na _K _Ca2 _Cl-_SO2-4_HS-_CO2-3体系,Na/K、Na/Ca和Cl-/SO2-4摩尔比值分别为1.5~7.1、0.2~2.1和1.0~29.3。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18O值范围为-4.7‰~ 2.2‰,δD值范围为-104‰~-82‰,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但岩浆流体可能也对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也显示硫主要来自深源岩浆,雄村矿床高盐度流体的形成可能与岩浆流体的低压不混溶密切相关。高盐度流体是雄村贱金属元素活化、迁移的重要介质;地下水中高的有机质还原SO2是诱发贱金属沉淀成矿的重要机制。有机质还原SO2也为Au的活化、迁移提供了介质和有利的还原环境。雄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流体和循环地下水共同作用有关,浅部稳定的热体制和高的有机质还原SO2机制是形成雄村矿床特殊蚀变矿化样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