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灰色聚类与圈闭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油气圈闭系统是一种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系统,赖以评价圈闭系统的各项参数的原始获取和定量化过程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这些评价参数都是灰参数,灰色聚类恰恰是解决这种确定性差的多参数评价问题。文中探讨了白化函数的构造方法,指出针对不同约束性能参数,白化参数的构造方式也应区别对待,并提出一种对比隶属函数方法,可以对多个圈闭进行严格的优劣排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孙立春  袁琪 《矿物岩石》1998,18(4):58-63
本文对生油岩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论述了头沈地区的油气是以纵向运移和横向运移的方式通过多期次发育的断层由长滩洼陷运移而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论述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头沈地区下第三系构造与油气的关系。对该区构造格架及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了阐述;详细研究了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最后以一地震测线为例,指出构造与油气藏类型的关系及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江西大岭上钨矿含斑细粒花岗岩锆石成因及成岩成矿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锆石成因研究成果是锆石定年、源区性质示踪和岩浆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本文利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技术发现研究区含斑细粒花岗岩包含了无继承核锆石和有继承核锆石。无继承核锆石阴极发光暗黑,其Th/U值低,LREE相对富集,Ce弱正异常,Ti温度计得到地质温度为801℃,是形成于富含热液的岩浆环境的锆石。有继承核锆石残留核具有均匀的灰白阴极发光,边缘阴极发光暗黑,其Th/U值较高,LREE相对较低、Ce正异常明显,Ti温度计得到地质温度为771℃,是形成于正常岩浆环境的中、深成岩浆岩中的锆石。结合区域地质情况,推断残留核锆石很可能是晋宁期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说明矿区晋宁期花岗闪长岩可能是含斑细粒花岗岩的一种源岩。无继承核锆石的结晶环境反映了当时岩浆已经演化到晚期,而且其结晶时的富含热液的岩浆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成矿物质的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页岩含气量的预测获取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解吸法、测井解释法、等温吸附法、线性拟合法以及地震反演法等,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不足,因此研制了涪陵地区页岩含气量计算模型,为页岩资源量评价奠定基础.以岩心实验为基础,筛选并分析了研究区页岩游离气含量和吸附气含量的主控参数,分别建立了游离气含量和吸附气含量的计算模型,最终利用该模型得到了研究区页岩含气量与孔隙度、OC和深度的演化图版以及单井页岩含气量分布特征.当孔隙度和OC一定时,页岩含气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幅度逐渐降低;当深度一定时,页岩含气量随孔隙度和OC的增大而增加.A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含气量呈现上低下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的特征;其中下部Ⅰ段储层段,总含气量高达7.76m3/t,游离气含量占60.7%,为优质层段.   相似文献   
6.
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根据2016年11月(秋季)、2017年2月(冬季)、2017年5月(春季)和2017年8月(夏季) 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生态类群、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鉴定浮游动物7门113属215种(含未定种),秋季最多(134种),冬季(113种)和春季(111种)较为接近,夏季(94种)最少,各季节均以桡足类和水螅水母类占优势。浮游动物种类的空间分布上,秋季和冬季整体呈现近岸和远岸较中间高,而春季和夏季由近岸到远岸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种类随季节变动不大,但优势种更替较为明显,仅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为4个季节共有优势种。优势种生态类群主要可分为暖温种、广温广盐种、近岸暖水种、热带暖水种及暖水广布种。浮游动物丰度均值秋季(124. 75 ind./m3)与冬季(152. 43ind./m3)相近,春季(64. 76 ind./m3)和夏季(74. 44 ind./m3)相近,春季、夏季的丰度均值要明显低于秋季、冬季,平面分布上秋季和冬季呈现近岸高远岸低,但不同的是水深在大于20 m以上的海域,冬季平均丰度要稍高于秋季,而春季和夏季呈现近岸低远岸高的变化特点。浮游动物生物量冬季(263. 68 mg/m3)最高,秋季(147. 38 mg/m3)次之,春季(59. 13 mg/m3)和夏季(61. 45 mg/m3)相近,平面分布上与丰度分布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7.
武宁县大岭上钨矿是赣西北大湖塘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类型以W为主,伴生有Cu、Mo等,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相关。本文重点研究了大岭上燕山期黑云母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年龄及其Hf同位素特征,探讨了黑云母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物源性质及岩石与矿化的关系。本区黑云母花岗斑岩结晶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0.4±1.6Ma,代表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该年龄与晚白垩世前后中国东部区域构造体制从挤压缩短变形向大陆伸展转换的时期(135Ma)基本一致。黑云母花岗斑岩结晶锆石ε_(Hf)(t)值为+3.38~+8.63,二阶段模式年龄为684~1020Ma,说明大岭上黑云母花岗斑岩源岩物质主要为1020Ma之前从地幔中脱离出来的壳源物质,但有地幔物质混染。该区黑云母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比矿集区钨矿的成矿年龄小,说明该黑云母花岗斑岩与矿区钨矿在成因上无关。黑云母花岗斑岩在空间上与矿区铜矿化密切共生,成岩物源中混染的幔源物质可能Cu元素的携载者,这些Cu叠加在早期钨矿中。大岭上矿区的钨、铜矿化是不同矿化时间和不同矿化种类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锆石特征较好地记录了形成环境,可以指示其成因类型,反演寄主岩石岩浆的演化过程。本文利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技术获得了江西大岭上钨矿区花岗斑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微量元素数据。研究表明该花岗斑岩中的锆石包括无核燕山期岩浆锆石、继承锆石和被捕获锆石。无核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暗黑,Th/U<0.1,LREE/HREE比值高,Ce弱正异常,平均锆石Ti温度计地质温度为872℃,兼具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的特征,为形成于伟晶岩阶段之前的富含热液的岩浆晚期阶段的岩浆锆石。捕获锆石整体具灰白阴极发光,其裂隙中见暗黑阴极发光,Th/U>0.4,LREE/HREE值低,Ce正异常,锆石Ti温度计地质温度为766℃,为典型的岩浆锆石。继承锆石的核具有灰白色阴极发光,其边缘阴极发光暗黑,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值介于前两类锆石之间,其核部为形成于燕山期之前的岩浆锆石,其边部为与无核锆石同时形成的锆石边。区域上形成于燕山期之前的岩浆岩仅有晋宁期花岗闪长岩,因此捕获锆石和继承锆石核可能来源于晋宁期花岗闪长岩。晋宁期花岗闪长岩可能是黑云母花岗斑岩的一种源岩。无核锆石特征说明,该类锆石结晶时,寄主岩石岩浆处于富含高温热液、压力降低的环境中,岩浆演化处于伟晶岩阶段之前的岩浆晚期阶段。该阶段的这种富含热液的岩浆具有很强的金属运载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扬子地区发育的两套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由于其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而成为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然而牛蹄塘组孔隙度表现出了与龙马溪组截然不同的规律,两套页岩的孔隙结构、有机碳含量、密度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测井、埋深(上覆压力)、孔隙度、有机碳及成熟度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牛蹄塘组过高的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严重影响了页岩的孔隙结构,使有机质碳化,有机质孔发生坍塌和充填;牛蹄塘组埋深大、上覆压力也大,导致无机孔被压实,因此其总孔隙度明显小于龙马溪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