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我国岩溶分布广泛,岩溶水在供水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如北方的太原和济南都是以岩溶水作供水。南方如广西也广泛应用。但是,岩溶水的资源评价,仍然是极待研究的问题。近来济南泉水出现干涸现象,更说明这个问题的迫切性。这篇短文是想利用所得到济南的有限资料,在某些假定的前提下,作为对岩溶水资源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我国有名的泉城,经调查济南市区共有泉水出露点108个,其中最主要的泉群有4个,即趵突、黑虎、五龙和珍珠泉群。在地下水未开发前,涌水量约4—5m~3/s,因此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象。不但在我国为独树一帜的名胜,即在世界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从苏联引进的地下水储量分类,即所谓四大储量——天然动储量、调节储量、永久储量和开采储量。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到六十年代就逐渐发现不少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对孔隙承压水的评价很不适用。 大致与此同时,也在我国逐渐发现了地面沉降问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标准,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从苏联引进的地下水储量,即所谓四大储量——天然动储量、调节储量、永久储量和开采储量。经一段时间使用之后,到六十年代就逐渐发现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对孔隙承压水的评价很难应用。大约在同一时期,逐渐发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探讨的必要。但是根据目前研究的情况可知,任何地面沉降的产生,无不与自地层中提取流体有关系(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水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探讨孔隙承压地下水的来源和地面沉降的关系,相信必将对这两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必须解决和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才能使水文地质学带有我国的特色并发育成长。以下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即供水、矿山排水,水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和实验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只有解决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水文地质学才能在我国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6.
开采孔隙承压含水系统,引起含水层水头下降。通常认为相邻含水层一经出现水头差,便会有通过粘性土层的越流渗透。但在粘性土两侧含水层出现水头差初期,粘性土内部水头降低缓慢,并伴随有释水压密过程。本文采用多用途饱水粘性土固结和渗透试验装置,对不同岩性的粘性土原状样进行了释水、吸水与越流发展过程之间关系的试验。试验表明,含水层水位升、降变化,首先引起相邻粘性土吸水回弹或释水压密,而后出现粘性土吸水或与释水越流并存阶段。越流的出现。明显滞后于含水层水头变化,当吸水或释水过程结束后,越流渗透达到稳定。越流滞后时间与土的固结程度有关,笔者采用一维固结理论提出了计算越流滞后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Ⅰ.泉及其出露条件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只有在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得最适当的情况之下,地下水才有可能涌出地表而出现为泉。仔细研究一个地区的泉,不但有助于明确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且常常对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大有俾益,所以水文地质工作者应该尽可能的利用这些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点来进行工作。地下水涌出地表,只有当含水层或含水的地下通道与地表相交时,才可能发生。含水层的数量和性质可以多种多样,含水通道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方向和大  相似文献   
8.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枝,这是一门年青的科学,它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分布,埋藏,运动,变化,和起源等问题。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但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表之下以后,也可以变为地下水,地下水以某种形式出露于地表之后,也可以变为地表水而流走。所以地下水是不断运动和循环的地球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它和地区的气候和  相似文献   
9.
曹文炳  万力  龚斌  曾亦键  王大纯 《地学前缘》2005,12(Z1):101-106
开采孔隙承压含水系统,引起含水层水头下降。通常认为相邻含水层一经出现水头差,便会有通过粘性土层的越流渗透。但在粘性土两侧含水层出现水头差初期,粘性土内部水头降低缓慢,并伴随有释水压密过程。笔者采用多用途饱水粘性土固结和渗透试验装置,对不同岩性的粘性土原状样进行了释水、吸水与越流发展过程之间关系的试验。试验表明,含水层水位升、降变化,首先引起相邻粘性土吸水回弹或释水压密,而后出现粘性土吸水或与释水越流并存阶段,越流的出现,明显滞后于含水层水头变化,当吸水或释水过程结束后,越流渗透达到稳定。越流滞后时间与土的固结程度有关,笔者采用一维固结理论提出了计算越流滞后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确定含水层的分布规律是研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和主要内容之一。对陆相地层来说,由于成因类型变化较多,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对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地层成因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