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拉萨北部堆龙德庆县马乡设兴村设兴组命名剖面顶部灰黑色泥岩夹层中的SX31样品中发现了Osmundacidites sp.,Deltoidospora sp.,Leiotriletes sp.,Purwtatisporites sp.,Ilexpollenites sp.,Quercoidites sp.,Caryapollenites sp.,Betulaceoipol—lenites sp.,Sporopollis?sp.,Ulmipollenites sp.,Compositoipollenites sp.,Tricolporollenites sp.等孢粉化石,主要为被子植物和蕨类植物花粉,未发现裸子植物花粉。这些孢粉指示的地层时代接近于始新世——渐新世。在剖面下部的4件样品中零星发现了Tricolpites sp.,Shizaeoisporites sp.,Compositoipollenites?sp.,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sp.,Neoraistrackia sp.,Converrucosisporrites sp.,Cycadopites sp.,PinuspoUenites sp.,Retitricolpites sp.等孢粉化石,指示的地层时代可能略早。从而说明设兴组与上覆林子宗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代表的构造运动发生在始新世——渐新世或其后。  相似文献   
2.
新疆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纪沉积相及储集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沉积特征、岩石矿物特征、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系划分为3个沉积相组、12个沉积相、20个沉积亚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并首次在塔北发现海相沉积,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纪储集体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种,东北坳陷区储层主要为碎屑岩,特别是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亚格列木组是沙雅隆起上的重要储层,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前陆盆地的重要储层,西南坳陷区储层包括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两种岩性,如下白垩统上部乌鲁克恰特组滨岸海滩硝砾岩及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生物丘灰岩等也构成较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早—中白垩世地层(白垩系一般为二分,国内外有人主张三分,国内三分条件尚未成熟.本文只是为与国外同行对比行文方便而使用早—中白垩世.)发育,是研究塔里木盆地该断代陆相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亚格列木组过去由于化石较少,时代划分存有争议.笔者等在拜城县卡普沙良剖面首次发现该组孢粉化石之后,本次又发现51属22...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吐依洛克组发现沟鞭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吐依洛克组化石罕见,以前依据岩性将其定为晚白垩世。郝诒纯等(2001)、郭宪璞(1990)根据在该组所产的有孔虫、介形虫等化石组合,将该组时代划为古新世,并将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划在该组与依格孜牙组之间。本次在该组命名剖面—吐依洛克剖面上部岩性段发现了20余种沟鞭藻化石,增添了新的古生物门类和生物地层材料,这是带有白垩纪与古近纪过渡色彩的沟鞭藻化石组合,其所反映的古环境是温暖的近岸滨海—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造山带西段万宝沟岩群为一套构造混杂岩, 存在基质系统和外来系统两大部分. 以往据外来系统中所产叠层石的时代将其划定为前寒武纪地层. 最近在昆仑桥地区该岩群上碎屑岩组的基质系统中发现了两个古近纪的孢粉组合, 一为晚始新世的Alnipollenites-Quercoidites组合, 另一个为早渐新世的Carya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组合. 这一重要发现进一步证实该岩群为构造-沉积混杂岩系, 其基质系统主要形成于古近纪, 造成该岩群混杂的主要期次为喜马拉雅构造期. 它对于建立和完善该区地层格架、探索东昆仑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额济纳旗苏泊淖尔石制品的发现及当时的环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地质环境调查过程中,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苏泊淖尔Ⅰ级湖积阶地面上发现古人类遗存的石制品,包括石砧、石斧、石片、石核等,大致应属于全新世的遗存。天鹅湖剖面距地表70.5cm深处14C测年结果为4930a±152a,表明该剖面主要形成于全新世,与苏泊淖尔石器的时代相同,其中的记录可反映古人类活动时期的气候特征。据孢粉组合变化可以确定,该区气候总体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剖面下部在相对干旱的背景下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温湿气候环境,剖面中部则为干旱稳定发展期,成为全剖面干旱程度最强、温度较低的时期,而剖面上部又表现出温度和湿度略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大宁  王旭日  季强 《地球学报》2016,37(4):449-459
本文根据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白垩纪之交期孢粉植物群的地层分布,划分了9个孢粉植物群组合带(自下而上):"桫椤孢-苏铁粉-克拉梭粉"组合带、"克拉梭粉"组合带、"无突肋纹孢-滦平孢-纵肋单沟粉"组合带、"云杉粉-层环孢-无突肋纹孢-膜环弱缝孢"组合带、"云杉粉-无突肋纹孢-凹边瘤面孢"组合带、"辽西孢-刺毛孢-克拉梭粉"组合带、"刺毛孢-有突肋纹孢-无突肋纹孢-三孔孢"组合带、"三角孢-无突肋纹孢-有突肋纹孢"组合带和"无突肋纹孢-克拉梭粉-希指蕨孢-麻黄粉"组合带;重建了该区当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认为中侏罗世时期该区处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低山丘陵环境,晚侏罗世时期处于干旱气候下的荒原环境,早白垩世早期处于温凉湿润气候下的低山环境,早白垩世中期处于温凉湿润气候下的高山环境,早白垩世晚期处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低地沼泽环境,早白垩世最晚期处于干热气候下的低地环境。此外,本文还根据该区侏罗—白垩纪之交期生物群演化和更替的特征,提出了"避难所"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纳赤台岩群混杂堆积的古生物学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宪璞  王乃文  丁孝忠  赵民  王大宁 《地质论评》2006,52(3):289-294,i0001-i0002
纳赤台岩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一套构造—沉积混杂堆积地层,由各时期外来岩块和基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以往曾依该岩群岩块中的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化石等划分为晚奥陶世或古生代。本文首次报道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44属31种古近纪中—晚渐新世孢粉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进一步确定该岩群为构造—沉积混杂堆积以及阐述东昆仑造山带形成演化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据,具有重要地质意义,而且在探讨古近纪生物地理区系和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纳赤台岩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一套构造-沉积混杂堆积地层,由各时期外来岩块和基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以往曾依该岩群岩块中的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化石等划分为晚奥陶世或古生代。本文首次报道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44属31种古近纪中-晚渐新世孢粉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进一步确定该岩群为构造-沉积混杂堆积以及阐述东昆仑造山带形成演化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据,具有重要地质意义,而且在探讨古近纪生物地理区系和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东昆仑纳赤台岩群混杂堆积的古生物学证据及其地质意义@郭宪璞$中国地…  相似文献   
10.
郭宪璞  王乃文  丁孝忠  王大宁  赵民 《地质通报》2007,26(12):1611-1619
东昆仑造山带万宝沟岩群是一套混杂堆积地层,有外来岩块和基质地层之分,以往根据岩块中的化石将该套地层的时代划为前寒武纪的蓟县纪—青白口纪。根据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曾于2005年首次报道了在昆仑桥南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古近纪晚始新世至中—早渐新世的孢粉50属12种;同年还报道了在该岩群命名地点万宝沟剖面发现古近纪渐新世的孢粉22属15种。本次报道的是在昆仑桥北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的孢粉化石43属19种(比较种)。白垩纪和古近纪孢粉化石的发现对进一步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分析其古环境及东昆仑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