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进一步查明黄岗锡铁矿矿床成因、夕卡岩矿物成分与金属矿化类型之间的联系,利用电子探针对研究区主要夕卡岩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早期石榴石的端员组分以钙铁榴石为主,主成矿期石榴石的端员组分以钙铝榴石为主;辉石端员组分变化较大,主要为透辉石和钙铁辉石。石榴石和辉石的矿物组分分别为Adr28.69~96.44Grs2.00~67.38(Prp+Sps)0.67~5.69和Di11.8~94.12Hd4.08~81.28Jo1.79~20.02,其较大的成分变化特征反映出夕卡岩不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平衡条件下形成的。角闪石大多为镁铁钙角闪石,个别属于铁角闪石,成分变化较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AlⅥSi←→(Na,K)的置换作用,属于一种固相线下的转变。角闪石中四次配位的Si、Al及六次配位的Al、Ti和A位置的阳离子数变化范围很大,可能是由于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岩浆的成分差异或结晶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所引起的。富锰的辉石夕卡岩是岩浆流体顺层间破碎带渗滤交代形成的,富锰辉石可作为本区寻找Sn、Cu、Zn等多金属的找矿标志,外接触带夕卡岩和其附近的大理岩中是多金属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古海洋生物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前,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扬子地台发生了真核生物进化与辐射的事件。陡山沱组地层中发现的真核生物化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磷酸盐化或硅化保存的微体化石群;另一种是在黑色页岩内发现的宏体藻类化石群。对陡山沱期古海洋中的生物群从类型、分布、生物群组成和生物地层等方面进行探讨,系统地概况了中国南方陡山沱期生物事件的整体面貌。相对于埃迪卡拉生物群,陡山沱期的生物群更接近新元古代大冰期过后生物复苏时的最早形态,表明陡山沱期是真核生物演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的黑色页岩镍钼矿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分析。发现该矿层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特征:①正构烷烃OEP(奇偶优势)接近1.0,无明显奇偶优势;(nC21+nC22)/(nC28+nC29)比值为0.7~10.4,平均为6.16,显示轻烃组分占绝对优势;样品富含姥鲛烷(Pr)和植烷(Ph),比值平均为0.26,具有植烷优势。②萜烷相对丰度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四环萜烷;三环萜烷中C21、C23、C24呈倒V字形分布;C24四环萜与相邻C26三环萜比值为0.50;Ts/(Tm +Ts)比值在0.40~0.43之间,平均为0.42;γ-蜡烷指数介于0.10~0.17之间,平均值为0.13。③规则甾烷呈不对称的 V字形分布,表现为C27>C29>C28的分布特征;C27规则甾烷/C29规则甾烷平均比值为1.46(>1);检测出一定丰度的4-甲基甾烷。这些特征共同指示了张家界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形成于菌藻类(蓝绿藻、甲藻等)和低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浅海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4.
遵义松林地区牛蹄塘组底部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纽(∈1n)底部的岩性主要是磷块岩和灰黑色、黑色高炭质页岩或炭质泥岩页岩。其中磷块岩的分布不稳定,在松林穹窿背斜的南翼较薄,有的局部被尖灭。从穹窿背斜南翼往北总体趋势是依次变厚,厚的地方可达10几米厚。灰黑色、黑色高炭质页岩或炭质泥岩页岩分布连续,厚度不稳定。泥、页岩中的镍、钼矿层呈薄层状产出,厚度总体分布连续、稳定。在泥、页岩的特定层位有磷结核分布。位于最底部的磷块岩和泥、页岩是在缺氧还原的环境中形成的,磷块岩产生于潮坪区。牛蹄塘组底部的含矿层以下的泥、页岩形成在内陆棚的环境,牛蹄塘组底部含矿层以上及牛蹄塘组中部的泥、页岩形成在陆棚水体较深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纳雍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结果表明:奇偶优势(OEP)均值为1.08,接近平衡值1.00,无明显奇偶优势,姥鲛烷与植烷比(Pr/Ph)均值小于1,具明显的植烷优势;萜烷丰度顺序为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规则甾烷以C27略占优势,ΣC27/ΣC29的均值为1.41,大于1,显示有机质来源以浅海相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为主;C32αβ22S/(22S+22R)平均值为0.59, Ts/(Ts+Tm)值为0.43,βα-莫烷/αβ-藿烷平均值为0.124,C29甾烷的20S/(20S+20R)平均值为0.39,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平均值为0.41,均表明纳雍地区黑色岩系中的有机质均接近或达到成熟阶段。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推断,该区域早寒武世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形成于浅海还原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其母质主要来源于细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物。  相似文献   
6.
7.
周振华  吕林素  杨永军  李涛 《岩石学报》2010,26(12):3521-3537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岗岩体中的钾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136.7±1.1Ma和136.8±0.57Ma,属早白垩世的产物。黄岗花岗岩体SiO2含量较高(66.81%~77.39%),Al2O3含量低(11.33%~14.54%),显著贫镁,ALK较高(5.65%~10.67%),K2O/Na2O值在0.32~10.53,平均为2.78。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型,铕强烈亏损,δEu值为0.03~0.20。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而元素P、Ti、Ba、Sr明显亏损,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Y/Nb等元素比值(1.2)。上述特征与典型的A1型板内非造山花岗岩一致,其成因可能为在岩石圈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的底侵促使上覆的先存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岩浆源区与壳幔混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地处内蒙古东南部.近北东走向,长约400 km,是铜、铅、锌、锡、银等多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本次研究成矿带地处大兴安岭中南段,系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之间的乌拉尔-蒙古-鄂霍茨克显生宙地槽褶皱区的一部分(郝立波等,199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