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油气资源潜力是自然科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层序地层学自1987年问世以来,在国外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石油地质界对它的发展尤为关注。然而,在我国却显得举步维艰,进展缓慢。本文讨论了出现这种状况的起因:①不认识地震反射界面基本上是等时面;②认为地震/层序地层学是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地层产生的,不适于非海相地层;③常规剖面中的地震反射频率和分辨率太低,不足以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④层序地层学属纯理论科学,脱离油气勘探实际,采纳它的概念可能打气生产秩序。最后文章从正面阐述了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东部箕状断陷盆地的特点,以冀中拗陷和二连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提炼出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模式,在缓坡带,以风暴浪基面作为“陆架边角”的参照物,层序地层特征相似于海相被动大陆边缘背景;在陡坡带则截然不同,并以湖面与边界断裂的交点取代“陆架边角”,各体系域所含沉积体系与海相模式不尽相同,在盆地形成初期的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湖泊消亡以后,主要发育高水位体系域。此外,本文还探索了层序地层与油气赋存的关系,指出富砂的“盆底扇”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的主要含油盆地,自六十年代早期开始钻探以来,迄今已经发现了一些工业油田。其生油层主要是下第三系,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主要利用地震资料,对该区下第三系以及上第三系馆陶组的地层和沉积特征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地层 渤海地区是华北诸含油凹陷的主体与核心,以第三纪地层最发育,厚达7000米以上。其层位包括下第三纪始新世的沙河街组四段—孔店组、渐新世的沙河街组(一、二、三段)、东营组和上第三纪中新—上新世的馆陶组、明化镇组。各层的岩性特征见表1。根据作者的实践和前人的工作得知,整个第三系是一个从水进到水退的完整旋回。水域最大的时期是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东营组沉积时期开始水退。从古生物资料来看,第三系地层主要是湖相沉积。但是,在济阳拗陷的沙四段和黄骅拗陷的沙一段和东营组内,也找到过一些海相化石和自生的海绿石矿物,说明渤海湾曾经和外海有过短期的沟通。然而,由于资料的限制,这种沟通的规模及其产生的影响,至今尚未查清。 根据黄骅及冀中拗陷资料,在沙四—孔店组与老地层之间、沙三、沙四段之间、新、老第三系之间存在着三个明显的不整合,部分地区表现为假整合(图1)。在这三个界面之间的地层内部有无间断面存在,至今没有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丘形反射的解释及其与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蒲仁海  徐怀大 《地质论评》1998,44(5):522-528
鄂尔多斯盆地T9-T10地震反射波组之间的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存在着许多丘形反射,其中一部分属于以藻类生物为主的藻丘类型,一部分为东部盐凹中的盐丘,一部分为奥陶系顶古风化壳残丘,其它丘形反射为绕射波,回转波,或者为地表静校不当引起的假象,奥陶系的礁丘一般规模很小,岩性以粘结为主,其孔隙发育好坏同风化残丘一样,主要取决于次生溶蚀作用,但礁丘生长过程中由于受海面波动影响,曾发生过多次暴露,形成多期溶孔,礁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岩的物源性质、形成背景、沉积机理和扩散方式都与碎屑岩有很大的差异.对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需要从成因上、从台地的性质与演化、海不的进退、台地的淹没与暴露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露头层序地层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密集段、首次洪泛面和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鄂尔多斯盆地早奥陶世三道坎组沉积时,为碳酸盐岩-碎屑岩混合缓坡背景;桌子山组及克里摩里组沉积时为镶边陆架与末端陡倾缓坡的背景;乌拉力克组及中奥陶世时,转化为拗拉槽背景.由此分别建立了碳酸盐岩-碎屑岩缓坡模式和镶边陆架与末端陡倾缓坡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二连盆地白垩系非海相沉积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魏魁生  徐怀大 《地球科学》1994,19(2):181-193
辩证地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二连非海相沉积盆地中,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将白垩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和8个层序,每个层序含8-20个准层序;分析了层序界面特征及高振幅反射波与密集段的关系;总结了沉积体和体系域特征;绘制了基准面升降曲线。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及找油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渤海湾盆地包括渤海海域及与之毗邻的下辽、济阳、黄骅等拗陷。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海域。目的是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地层划分、构造形成机制,古水流和古沉积体系和找油方向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樊太亮  徐怀大 《地球科学》1998,23(6):573-578
沉积基准面升降变化及其规律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控制地层发育和沉积作用的主导因素。地震剖面中上超点的迁移变化规律和测井资料中Milankovitch旋回分析是研究沉积基准面变化的有效方法。塔里木盆地北部显生宙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由13个长周期构成,并可组合为6个一缓周期。基准面变化在三叠纪以前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着良好的一致性,三叠纪及其以后可比性较差。与控制沉积作用的基准面变化周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10.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瞿辉  徐怀大 《现代地质》1997,11(1):8-13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的深入研究,确定奥陶系由2个超层序组成;超层序SSq1相当于下奥陶统地层,由4个层序组成。层序的发育以高水位体系域为主,水进体系域相对不太发育;低水位体系域分布较局限。各层序中发育的密集段向盆地方向逐渐合并成复合密集段,表现为“梳状结构”。超层序SSq2相当于中、上奥陶统,也由4个层序组成,下部2个层序以低水位浊积扇沉积为主,上部2个层序中体系域发育齐全。最后讨论了碳酸盐岩隆与层序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