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篇
  200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下水在祖國經濟建設中的意義是相當重大的,無論在工業、農業、水利、居民生活等方面,都有着脉脉相連的關係。特別是在礦產開採時,對於地下水的正確處理與運用更爲重要。解放前某些  相似文献   
2.
101隊鑽探地区,係一急倾斜近於對称的背斜構造的煤田,兩翼地層傾角常在60°以上。煤系岩層软硬不一,煤層多數鬆散,極易坍塌。1953年以前有4个垂直鑽孔,均因井下地層傾角變大,岩層坍塌嚴重而放棄。因此,從1953年起,决定大部分鑽眼为  相似文献   
3.
用綜合方法进行地质普查勘探工作,是地南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綜合地质普查勘探方法的推广和实行,給物探、化探工作开拓了更为广闊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沒有观測过的河流发布水文預报时,要遇到許多困难,其中預报带来的誤差的变幅多大,所預报現象(数值)的“自然保証率”如何?如果不对这两个問題作  相似文献   
5.
一、勘探工程位置矿層質量厚度比較及採样平面圖:这一种圖紙是利用勘探工程分佈圖(1:2000,不繪地形等高綫,並將矿層露头部分表示在圖上)为底圖而編制的。其作法是在每一鑽孔位置画一小圓,圓內分为若干扇形,代表这一工程內曾經採取的不同性質的試样。如为槽探或井探則用方塊內划分小菱形表示,並將各槽探、坑探及鑽探工程中試样偏号、矿層厚度、品位分別制成小柱狀圖繪于其旁(如圖1)。从这張圖上可以反映出:①每个工程位置的矿層厚度、品级;②全区矿層質量的变化情况;③各品級矿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們曾經就深水浮标的制作和施測,作了一些試驗,取得了一些成果,茲将試驗过程的一点体会,介紹如下: 一、浮标及測具的制作(一) 浮标1.深水浮标将普通乒乓球钻孔,装入干细砂  相似文献   
7.
梁山是漢江以南的高山,漢江在其东,相距僅十公里。梁山包括上梁山、中梁山、下梁山三部分,是大巴山北端的餘脈,与秦嶺隔江相望。梁山地區侏羅紀以前的地層除泥盆系缺失外,其他各部都相当發育,所含化石丰富,因此甚有地質意義。山中溝谷頗多(方向略与漢江直交),成為观察地質的良好剖面。我國地質学家曾先後來此研究的有趙亞曾、黄汲清、盧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质调查所在近畿及其周边地区设立了一个为地震预测研究服务的地下水观测网,它主要由沿活断层分布的21个观测点组成,分布区域为北纬34°~35.5°,东经134.5°~136.7°。这些观测井是由日本地质调查所在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阪神地震)后重新设立的,所有观测井从1998年开始连续观测。2001年3月24日的芸予地震(M6.7)就发生在该观测网以西近海,震源深度51 km,震中离最近的观测井约170 km,最远的约380 km。尽管许多观测井都观测到了地下水位和地壳应变的同震或震后的变化,但都没有明显的震前变化。分析观测结果显示,这些同震和/或震后的变化,可通过由断层模型估计的同震体应变变化得到很好的解释。通常同震和/或震后的地下水位改变由两个因素引起,一个是同震应变变化,另一个是强地面运动,强地面运动使含水层产生裂纹,有时还会发生液化。当发生的地震相对较深并远离观测网时,那么在观测网范围内的地面运动将会很小。因此推断,由应变引起的同震和/或震后地下水位变化比其他因素引起的水位变化大。  相似文献   
9.
1979年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滇西怒江流域中段连降十三天暴雨,总降雨量达500毫米。其中10月4日一天的降雨量就达105毫米。由此,较普遍地触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特别是碧江县城(知子罗)附近,造成房屋倒塌、路桥冲毁,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灾难和损失。据称,这是当地七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期间,我们曾在该地进行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初步认识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0.
論渭河地塹     
一、前言渭河地塹是指夹于秦岭与渭河北山之間的渭河冲积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延伸約300公里;东寬西窄,呈一喇叭形,向西封閉于宝鸡附近,东部最寬,达80公里。渭河地塹的研究开始甚早,远在1882—1934年間,即有一些中外学者对此进行探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