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生双晶是双晶的一种新的成因类型。它是次生双晶在长期变质重结晶环境下,双晶的一些个体变粗、大多数个体消失、双晶个体由多变少而形成的。变生双晶只有钠双晶和肖双晶。有些变生双晶具有明显的形态特点,如窗格状、阶梯状、多边形及丁字形等;另一些变生双晶则不具有明显的形态特点。根据变生肖双晶的菱切面角可确定变质作用温度,这样变生双晶的研究将为岩石学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辽南早元古代辽河群中片麻状花岗岩的变形温度显示出645—690℃,550—610℃和485℃±三组温度值,表明花岗岩遭受了三幕构造变形。而区域构造解析亦表明辽河群在早元古时期经历了三幕构造变动。花岗岩的温度系列与区域变形序列具有一致性,排除了花岗岩晚期构造侵位的可能性。变形温度以550—610℃居多,意味着该幕构造形迹保存最好。第三幕变形变质作用相对较弱,仅局部出现485℃的温度值。  相似文献   
3.
不纯碳酸盐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纯碳酸盐岩中的矿物共生组合与变质时的总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密切相关。总压增高促使透闪石、透辉石和橄榄石等矿物生成温度增高。变质过程中岩石中流体成分的变化有两种极端情况,即渗滤作用和缓冲作用。渗滤作用下变质反应,变质矿物界线和变质矿物特征等均与缓冲作用下有所差异,以此可以区别它们。湖北宿松群和河北红旗营子群不纯大理岩是在渗滤作用下变质的。山西五台群板峪口组不纯大理岩是在缓冲加渗滤作用下变质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年来,将不整合于兰芝山岩体之上的板峪口组改属滹沱群大石岭组,后来又发现口泉一带的板峪口组与上复金刚库组变质相不一致(?),从而对其时代和归属引起争议。作者从变质相定义、透闪石与透辉石形成与转化温压条件、石榴石—黑云母矿对温度计的重新计算,确认口泉的板峪口组仍应属于五台群最低部层位。  相似文献   
5.
1988年9月作者曾随同高洪学高级工程师,参观了秦岭群地层剖面。在该剖面上见到了绿色的碳酸盐岩,据介绍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一般的碳酸盐岩有较大的差别。野外期间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蚀变超基性岩,因此采集了样品,进行室内工作,现将工作结果报道如下。该岩石位于陕西省商县以东何原附近。在露头上岩石呈细粒块状,新鲜面为浅绿色,由于碳酸盐内铁的氧化,风化后呈淡褐黄色。镜下鉴定岩石为片状变晶结构,由碳酸盐(60%)、  相似文献   
6.
生物圈一开始演化就对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有关演化具有深远的生物地球化学影响。在沉积记录中保存地壳演化的这几个圈同时相互影响的反馈作用为恢复生物地质学提供了证据。但是对这些证据的解释常常很困难的。生物成因和原生成因两者都需要证明,提出的每个形态或生物化学化石要确定它的可靠范围。生物圈和有关的演化的建立,必须批判性地估计到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的异常。间接的证据认为产生氧的自养生物大约在38亿年前就有了,但自由氧大约20亿年前才开始积聚。空气中和溶液中的各种还原物质是氧的沉淀槽(Sinks),它们保持光解和生物成因的氧相当于原始厌氧和显微亲氧原核细胞所要求的水平。已经证明的最古老生物成因和无疑的原生显微结构是上湖地区近于或大于2亿年地层中原核细胞。生物氧调解的改善,碳的不断分泌,充满了氧的沉淀槽开始了大气圈中氧的聚集就导致接近或晚于20亿年前臭氧层的形成。其后果是条带状含铁建造的基本结束,红层的突然出现,防护氧的厌氧细胞内作用,预示真核细胞的来临。可能的真核细胞出现在13亿年老的加利福尼亚州岩石中。它们是大的单细胞和直径粗、有分枝和隔壁的丝状体。真核细胞演变的可能后果是大气中氧的增加,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的增加和性别的出现。减数分裂肯定在7亿年前就逐渐形成了,也可能在13亿年前,大概和细胞的有丝分裂同时。不管是什么时间,它结束了真核细胞遗传机制的发展并且予示着组织、器官的分异和生命的高等形式。这些又带来对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成矿作用潜在的反馈作用。最初的后生动物出现在7亿年前。它们没有外壳,依靠氧的简单渗透。生物外壳大约6亿年前产生,当时氧的含量水平已有利于出现高级的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7.
菱切面角温度计作为形变温度计在五台山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钠双晶主要在形变过程中产生,它的结合面是菱形切面。菱形切面的位置既取决于斜长石的化学成分,也取决于它的结构状态。后者本身就是温度的函数。因此,菱切面的位置取决于形变时的温度。在五台山区峨口花岗岩内获得了49个菱切面角温度值。从直方图上可以看出存在有520℃和480℃的两个峰。这温度与围岩的石榴石—黑云母对494—508℃的温度对应。它意味着形变温度与绿片岩相变质温度一致。在五台山区绿片岩相变质时观察到两期形变作用,这与两个温度峰相符。因此,利用菱切面角温度计可以研究形变与变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板峪口组大理岩中的变质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五台山区板峪口组大理岩的总体矿物组合为透闪石、金云母、白云石、方解石、微斜长石和石英,岩石变质时受缓冲作用控制。口泉主沟内绿帘石脉体中流体的X_(CO_2)为0.08,而围岩白云岩中X_(CO_2)大于0.4,同一地点脉体和围岩中变质溶液具有不同的X_(CO_2)说明溶液成分受缓冲作用控制。绿帘石脉体内溶液成分保持X_(CO_2)=0.8不变则说明溶液成分受渗滤作用控制。围岩内矿物组合为金云母、透闪石、方解石和白云石也说明溶液成分受渗滤作用控制。总的说来,本地区的变质溶液成分是缓冲作用加渗滤作用的综合结果。 本区变质时所通过的流体数量一般不超过岩石体积的1/4。当岩石内有单矿物脉体时,脉体内所通过的流体数量较高。绿帘石脉内所通过的流体大致相当于岩石体积(99%)。  相似文献   
9.
花岗岩类在变质作用中的行为是一个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通常只将花岗岩类作为变质作用的热源来考虑,只研究它的围岩在变质过程中的变化,而忽略了对花岗岩本身的变质作用的研究。这种观点认为岩体形成之后变质作用就结束了。事实上岩体形成之后变质作用可以继续发生,而花岗岩体作为一个地质体同样受到这一变质作用的影响。前一种观点可能基于两种原因,一是花岗岩在低温条件下通常不产生常见的低温变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五台群底部的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工作,探讨了样品遭受变质变形的温度条件及样品中变形双晶类型和斜长石的晶格组构型式。研究表明:变形时的温度条件是影响变形双晶类型的主要因素,高温变形条件下趋向于形成肖钠双晶。随着变形温度的变化,斜长石的晶格优选和双晶滑移系也发生相应变化。本文论及的斜长石组构特点是较高变形温度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的组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