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0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新生代以来,共和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无火山、岩浆活动,印支期隐伏花岗岩体岩浆余热与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等难以构成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的主要热源,而共和盆地又为一高温地热异常盆地.目前已基本探明了共和县恰卜恰与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体2处,圈定出干热岩勘查目标靶区16处.区域重力和区域航磁调查、区域天然地震成像、盆地尺度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勘查,以及超高分辨率重力异常、电阻率与Rayleigh波群相速度线性反演结果均表明共和盆地下伏发育有壳内部分熔融层,进而构成地处板内环境、高热流区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的区域性热源.盆地尺度MT勘查结果表明,共和盆地西盆地壳内部分熔融层埋深15~35 km,东西向长约41 km,南北向宽约34 km,厚度2~12 km.综合分析认为,该部分熔融层熔融程度最高可达4%~7%,15 km深处温度约为574℃,主体位于贵南南山推覆体系与共和准推覆体系深部主拆离滑脱推覆界面之下,兴海大型复合推覆体系主拆离滑脱推覆界面之上.挽近地质时期深构相、多层次、近水平展布的韧性拆离滑脱推覆构造界面的连续动态剪切摩擦生热,可能是部分熔融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依据充分截取过境弃水,减少洪流,增大补给,提高侵蚀基准面,抬高地下水位,拦截土壤与有机质,减少土壤有效养分流失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提出“控制水文网下蚀,提高侵蚀基准面,遏制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开展水资源保护,湿地及植被恢复”为主体的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治理、保护及调控工程技术措施,不仅切实可行,还具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河“东西贯九州,南北串百川”,被尊为“四渎之宗”、“百泉之首”。她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在山东东营市注入渤海.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万km^2.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区新构造运动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黄河源区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新获得的大量实际资料,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黄河源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处于走滑伸展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在整体隆升中,形成断块山与拉分盆地,湖泊广布;晚更新世,大陆动力学机制过渡为挤压收缩,在整体抬升中,断块山显著崛起,湖盆萎缩、变形;全新世,大陆动力学环境反转为走滑挤压,持续隆升,黄河扩展源头到达本区,扎陵湖、鄂陵湖外泄,闭流盆地水环境转向开放.近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构造活化与寒冻风化岩屑坡扩大、沙质荒漠化蔓延、湖泊和沼泽湿地萎缩、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源区黄河频繁断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响应关系密切.因此,新构造运动在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中起主导作用,而其他因素则起到促进与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河源区早更新世含植物化石地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1919.6kaB.P.)、棒咯涌K5号钻孔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135.9~945.4kaB.P.)、野牛河西岸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548.2~765.4kaB.P.)以及产于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各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获知黄河源区早更新世早期为亚热带山地针叶林植被景观,地层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以针叶植物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为主,是源区动植物发育的鼎盛时期;进入早更新世晚期初,乔木植物花粉迅速减少乃至全部消失,草本植物花粉大幅度增加。晚期末,孢粉出现贫化,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呈现荒漠草原植被景观。提出了现今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7.
武当地块主要地质事件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当地块是南秦岭构造带内一系列前寒武纪地块之一 ,古生代以来经历过 3次重要的构造变形 ,即伸展作用、逆冲推覆作用和造山晚期走滑构造作用。运用4 0 Ar/39Ar阶段升温、4 0 Ar/39Ar激光探针及Sm Nd等时线等多种测年方法确定伸展构造发生于 4 2 3~ 2 6 1Ma、逆冲推覆构造发生于 2 34~ 2 0 0Ma ,表明伸展构造可能分别与商丹缝合带的碰撞及勉略洋的拉开有关 ,称之为同碰撞伸展构造 ,而武当地块内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则应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勉略带发生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张森琦 《西藏地质》1996,(1):173-182
本文将研究区残缺不全的新构造运动语气系统化,进而总结新构造期的地壳变形,变位特征,并将新构造与现代生产实践相结合阐述新构造运动与地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结合带局部地段被与结合带演化密切伴生的各类盆地盖覆是各造山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而初步将盖覆结合带的盆地划分为二类 :一是以边缘前陆盆地为代表的盖覆结合带而不破坏结合带的纵向盖覆性盆地 ;二是以横推断层盆地为代表的盖覆且破坏结合带的横向破坏性盆地。区内海相侏罗纪盆地实为与空喀拉温泉澜沧江结合带演化密切相关的盖覆结合带的陆内俯冲型边缘前陆盆地。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证实了结合带在盖覆层之下仍存在 ,更说明结合带两侧板块构造建造对比明显有异 ,分属两类不同性质的大陆边缘 ,进而得出了结合带在研究区内潜伏于盖覆层之下的结论 ,从而建立了结合带存在的三方面的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