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9篇
  2016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黄金坝气田是继礁石坝和长宁—威远之后中国又一个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地区,为了系统地展示黄金坝气田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储层条件,为未来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以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质条件、储层岩石学、物性和地球化学4个方面对该页岩气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的区域构造和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黄金坝地区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关键,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储层维持了较高的压力(压力系数1);较高的孔隙度(平均4%)和TOC含量(目的层2%)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使储层具有较高的含气量(1.35~3.48 cm3/g,平均2.50 cm3/g);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区内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97%),其次还含有少量的C2H6、C3H8和CO2;天然气同位素数据表明烃类C同位素组成发生了倒转,表明储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但储层孔隙系统较为复杂,且非均质性极强,从而导致渗透率较低,在储层改造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总体上,黄金坝气田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生产测试表明,区内直井压裂产量为0.5×104~3.5×104m3/d/井,水平井压裂产量可达12×104~40×104m3/d/井。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南鄱阳凹陷生储盖等基本油气地质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地震解释剖面、钻井剖面,建立64个一维虚拟点,以盆地模拟为手段,按照动态、正演方式,进行了油气系统研究。依据油气聚集区-主力烃源岩-主要储层-主要成藏期(可靠级别)的系统命名原则,认为南鄱阳凹陷存在P1、P2—P、K3—K3~E(潜在的)再生烃油气系统,并对系统中的油气生成、运聚、保持、破坏过程进行了阐述,辅以相应的油气显示佐证,并分别计算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生烃量。在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钻探井的失利原因分析,进行了勘探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3.
对江西弋阳盆地原认为是地表“沥青”的显示点,经野外查证和采样后的实验室鉴定,样品无荧光显示和油润现象;有机质丰度非常低;碳、氢元素含量低,氧元素含量高;铁、锰、铝元素相对含量高;正、异构垸烃分布规律与常见烃源岩明显不同;芳烃组分特征不符合有机质演化和运移规律;其它地化指标也无法与已知的烃源岩和井下油苗相对比。由此认为,江西弋阳盆地所谓地表“沥青”不是真正的沥青,而可能是构造裂缝中的粘土矿物吸附了大量铁、锰等物质而造成的“沥青脉”假象。  相似文献   
4.
从南昌凹陷构造演化分析赣江断裂带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该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提出南昌凹陷构造演化模式为:冷水坞期(K1l)具走滑-拉分盆地性质;周家店期—南雄早期(K2z~K2n^1)为左行走滑盆地;在南雄早期末发生构造转折,南雄中晚期(K2n^2+3)转化为右行走滑-伸展盆地;清江期(E1q)为新生断陷盆地。据南昌凹陷的成盆演化特征推断赣江断裂带大规模左行走滑的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转折点在南雄早期K2n^1末。  相似文献   
5.
综合分析了南鄱阳凹陷生储盖等基本油气地质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地震解释剖面、钻井剖面,建立64个一维虚拟点,以盆地模拟为手段,按照动态、正演方式,进行了油气系统研究。依据油气聚集区一主力烃源岩一主要储层一主要成藏期(可靠级别)的系统命名原则,认为南鄱阳凹陷存在P1、P2-P、K3-K3~E(潜在的)再生烃油气系统,并对系统中的油气生成、运聚、保持、破坏过程进行了阐述,辅以相应的油气显示佐证,并分别计算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生烃量。在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钻探井的失利原因分析,进行了勘探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6.
湖北当阳复向斜北部页岩气地质评价与有利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湖北当阳复向斜北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展开评价。研究表明,当阳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以深水陆棚沉积环境为主,页岩广泛发育,优质页岩层厚度约50 m;有机质类型为Ⅱ_2型,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2%,有机质成熟度R_o在3.0%左右,已进入过成熟阶段;页岩中的矿物以石英和黏土为主,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和吸附气的大量富集;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当阳复向斜构造简单,区域上盖层连续分布,保存条件较好。通过地质评价和资源量计算,当阳复向斜页岩气资源量较为丰富,优选巡检—溪前向斜带和龙坪—肖堰—栗溪背斜带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南鄱阳坳陷地质结构具有“上张下压”的叠合盆地特征。下构造层地质结构的显著特征是发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推覆,在坳陷南缘与官帽山逆冲系相向逆冲形成向塘—二甲村对冲带。其内部结构受推覆构造影响呈现条带状分布的残留向斜,部分地区呈现为逆冲超叠单斜片。坳陷内的推覆构造与萍乐坳陷北部九岭推覆构造体系实属同一构造体系,由九岭向东延伸至波阳,再向东与高台山逆冲系相接,主要推覆活动期为燕山运动中期。  相似文献   
8.
南鄱阳坳陷乐探1井原油树皮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鄱阳坳陷二甲村凹陷乐探1井在上白垩统周家店组发现油气显示。其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新疆非树皮煤成因的煤成油对比表明,它既具有煤成油的一般特征(如原油物性、族组分、姥植比、碳同位素特征),又有树皮煤的特殊性(如轻烃甲基环己烷指标、规则甾烷和萜烷的组成特征等),由此认为该井原油主要是由树皮煤形成的煤成油,它与本区广泛分布的海相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鄱阳坳陷海相烃源岩晚期生烃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鄱阳坳陷为一“上张下压”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存在海相—海陆过渡相的上二叠统茅口组和龙潭组以及上三叠统安源组三套烃源岩。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随上覆白垩纪—古近纪区域盖层厚度成正比增加,中燕山期不整合面附近不存在Ro值“上低下高”的跳跃式变化,白垩系沉积期末,二叠系、上三叠统烃源岩达到了地质历史上的最大埋藏深度,表明晚期叠置的白垩纪—古近纪伸展沉积盖层是导致这些烃源岩达到现今热演化程度并出现晚期生烃的根本原因。中燕山期不整合面附近存在活跃的油气显示,这些原油从地化特征上可分为两大类型。产自LT1井周家店组底部的原油是由龙潭组树皮煤(Ⅱ型干酪根)形成的典型煤成油,且以轻质油为主,未遭受过地表水氧化与生物降解改造,从而证明中燕山期以后确实存在海相烃源岩的晚期生烃。盆地模拟分析表明,坳陷内海相烃源岩晚期生烃现象普遍,生烃强度可达油(150~280)×104t/km2,气(35.5~52.4)×108m3/km2,预示着该叠合盆地晚期成藏具备烃源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