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7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54年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当时为“研究室”),从交通部公路局一位在兰阿路工作的同志处,收到在现在阿壩藏族自治州境内发现的几件哺乳类化石。这些标本墓本上还是我国青藏高原境内第一次发砚的哺乳类化石,在地层和古生物学上是一项有价值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我国第四纪研究方面,最近二十年来,在许多公开发表的,或内部刊印(如高等院校的讲义)的,有关我国南方第四纪(及部分新第三纪)的地层、地质史、动物群、古地理与古动物地理方面的书籍、文章以及各种报告中,都可以见到“下草湾系(组)”、“巨河狸动物群”  相似文献   
3.
周明镇 《地质学报》1951,(Z1):89-96
山东大学地质礦物系同學及王鳞祥、關广岳二先生,於1950年春在膠东萊陽縣金刚口及趙疃附近,白堊纪上部王氏系中所採的恐龍化石及蛋化石,已經初步研究,恐龍骨骼屬於鸟脚類中的鸭嘴龍科,屬類及種類因材料不足,未能作確切鑑定,但与谭錫疇教授及司丹斯基博士在同一屬位及地區內將軍頂附近所採的譚氏龍(Tanius)很相近,可能為同一種屬,祇是骨骼形體较罈氏龍稍大,但就僅有的材料作比較,則与外蒙古所採的姜氏巴克龍(Bactrosaurus johnsoni Gilmore),亦甚接近。山大地质礦物系所存標本,除零星碎塊外,计有大體完整之脊椎骨七,左鸟喙骨一,左右脛骨各一,左腓骨一。蛋化石包括受壓擠破裂之蛋三枚,零星蛋殼破片若干。由外表及製成薄片後在顯微镜下觀察之結果,發現舆現今已知的恐龍及其他爬行動物蛋殼構造,都不相同。但比較上舆外蒙古白堊纪上部伊蘭達巴索層內所採的鴨嘴龍式蛋殻結構,最為接近。依據外形,內形结構,及一般爬行動物和鳥類蛋殼之生長及構造,作比较推测,莱陽所產蛋化石為一種新的恐龍蛋型,可能為一種屬於鴨嘴龍類的恐龍所產。本文著者承山大地質礦物系何作霖主任及王麟祥先生供給標本和有關资料,及各项帮助,中国科学院楊钟健教授在标本之鉴定及研究上,赐予指導,並為校改原稿,表示無限謝忱。  相似文献   
4.
周明镇 《第四纪研究》1993,13(4):335-343
本文简单记述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50年代几件有历史意义的活动,包括研究所的名称的由来,第一次野外考察,丁村旧遗址群的发现过程中的一些作者亲身经历的小插曲,供对科学史有兴趣的地学工作者的参考。此外,也提到一些关于我国几个著名的古生物(包括古人类)地点或遗址,当前在研究方面一些遇到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个人看法。这些存在的问题,它们的产生是“自然的”,但可以减少重复,使工作更为有效和集中到了解科学问题本身上去。我们发表了不少数量的著作,但相对的信息则较少,深入解决问题的进度还可以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年來,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收到了许多从各机关的野外隊寄來鑑定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最重要的發现是華南始新統地層中所産的化石。  相似文献   
6.
周明镇 《地质论评》1965,23(4):326-326
1965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了“蓝田中国猿人初步研究成果学术报告会”,二百余人出席了大会。会场内还展出了蓝田人和国内外对比的头骨、下颌骨化石标本,及部分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蓝田人的下颌骨和头骨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在1963年和1964年分别在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  相似文献   
7.
周明镇 《地质论评》1951,16(Z1):120-122
本书著者克伦拜及斯洛司二氏都是美国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全书共计14章,包括下列各部份: (1)第1—3章包括绪论,地层学基本观念及方法,地层柱(Stratigraphic Column)的分属及剖面的测制。 (2)第4—7章分别讨论沉积岩的性质、分类及地层沉积的作用与环境,可谓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