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3,10(2):114-119
本文研究了凯里凯棠地区巨块状石灰岩砾石群的古生物和岩石特征。在这些砾石中发现了丰富的(竹蜓)类化石,主要是Eostaffella Psendostaffella和Profusulinella。这一发现表明,这些砾石应该是中石炭世岩层的风化和剥蚀作用的残余;在地质历史时期,凯里地区曾有过石炭纪沉积分布。  相似文献   
2.
张书元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2,9(2):143-149
雪峰隆起带西缘是否存在大的推覆构造,是80年代以来地质学者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依据丰富的地面地质资料和深部物探资料,从地面地质构造特征、早古代沉积相带展布、深部物探资料(主要是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对比分析、雪峰隆起带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演化过程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该区并不存在大的推覆构造,雪峰隆起带不会是外来的推覆体。  相似文献   
3.
贵州泥盆纪几个地层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2,9(4):330-339
根据泥盆系研究的新成果,普安地区下、中泥盆统的界线在罐子窑组与火烘组之间。独山地区的龙洞水组应属下泥盆统,下、中泥盆统界线大致在龙洞水组与大河口组之间。以Stringocephalus的首次出现作为中泥盆统内部界线,大致相当于艾菲尔阶与吉维特阶的界线,它大致位于独山组(屯土)上段与鸡泡段之间。根据古孢子研究成果,凯里翁项地区的野山群下部属于下泥盆统,证实了乐森(王寻)教授(1957)对“野山石英砂岩”时代的推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南江、城口、岳池等地早志留世牙形刺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川东北和川中华鎣山一带是四川志留系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1981年,我队测制了南江桥亭、城口双河、岳池溪口等3条志留系剖面,系统地采集了牙形刺标本。分析结果,在3条剖面的志留系上部或顶部都发现了丰富的牙形刺。  相似文献   
5.
贵州志留纪牙形石的分布与沉积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形动物”像其它门类生物一样受地理环境控制,主要表现在牙形石化石群在不同的古地理环境里有明显的差异。贵州早志留世早—中期的牙形石只分布于黔东北地区,缺乏分区性。但是到了早志留世晚期,牙形石的分布广阔,显示出较明显的分区性。根据牙形石的属种组成可以分出黔北-凯里和黔南两个不同的分布区,界线大致在凯里和都匀之间(见图1,表1)。  相似文献   
6.
贵州志留系床板珊瑚十分丰富,分布广泛。自葛利普(1930)首次描述Favosites forbesivar.kweitingensis以来,已有50多年研究史。系统研究始于1956年,秦洪宾描述了贵阳打鱼寨志留系的几种Favosites,认为属中志留世。陈敏娟对原翁项群下部的床板珊瑚进行了描述,首次发现Troedssonites。她虽然把这套珊瑚按传统的观点置于中志留世,但已提出了有可能属于早志留世的疑问。何心一等对凤冈、湄潭、松坎、石阡等地石牛栏组的珊瑚及其地层意义进行过论述,补充了许多新资料。葛治洲和俞昌民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也只零星地描述了几个属种。较系统描述的是杨绳武等,他们共描述了46个  相似文献   
7.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4,11(2):146-154
根据气体成分及其含量,结合油气远景预测的需要,贵州84个天然气苗可分成空气型、含烃-空气型、烃-氮混杂型、氮-烃混杂型和烃气型等5类。通过地表与地下天然气显示的对比研究表明,天然气苗中的烃气成分可能来源于地腹,其含量可作为油气远景预测的依据之一。本文将合烃量低于1%的空气型气苗视为背景气苗,含烃量高于1%的其它类型气苗视为烃气异常气苗。根据异常气苗的分布,结合其它油气地质条件,认为黔南坳陷北坡的凯里-福泉-贵阳-安顺区、黔西南坳陷的镇宁-兴仁-贞丰区和六盘水区、黔中隆起的织金、黔西-大方区是有利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贵州奥陶—三叠系牙形石颜色变化指标(CAI)及油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0,7(4):361-372
贵州奥陶—三叠纪海相沉积发育,分布广泛。这些沉积中含有丰富的牙形石和油气显示,为研究牙形石的颜色变化指标(CAI)和烃类相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关贵州牙形石CAI资料曾有周希云(1980,1985,1987)、蒋武(1980)、钟端和董致中(1982)等作了零散报导。 根据A.G.Epstein等(1977)所建立的CAI系列,贵州及邻区的86个地层剖面或产地的奥陶—三叠系的牙形石颜色可分成1.5—5CAI级和4个不同的CAI值区。CAI高值或低值区分别与高或低的古地温梯度和大或小的原始埋深区相对应。 文中讨论了CAI与烃类相态之间的关系。奥陶—三叠系的CAI低值区对石油的生成和热力保存较有利,但在贵州这些地区均已暴露,不再具有石油勘探价值。CAI的中—高值区,可生成天然气,在有区域盖层的地区得以保存。在贵州,这种有利于天然气保存的地区大约还有40000km~2,它相当于贵州总面积的2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