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军  万传辉  赖湘濡  杨坤光 《地质论评》2016,62(S1):335-336
粤北下庄矿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矿田内部基性岩脉与铀矿成矿具有密切关系,侵位于产铀岩体-下庄岩体。野外地质接触关系表明,下庄岩体侵位较早,晚期NNE向岩脉在下庄岩体内部侵位,两者呈侵入接触关系。通过对太平庵地区岩脉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石薄片镜下特征,认为岩脉多具杏仁构造,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定名为闪长玢岩。本次研究团队通过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下庄岩体侵位时间为245Ma,矿田内部近EW向分布的五组辉绿岩脉侵位时间为193±4Ma(王连训等,2011),本人结合NNE向岩脉的锆石CL图像、U-Pb年龄分析了岩脉的年代学特征,认为样品的206Pb/238U年龄介于231~253 Ma之间(MSWD=0.77),加权平均结果为242±2Ma (MSWD=8.9),代表了太平庵地区NNE向中性岩脉闪长玢岩的侵位结晶年龄。  相似文献   
2.
对位于松潘-甘孜地体南部的兰尼巴岩体和羊房沟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岩体的成因。U-Pb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年龄集中在211Ma附近,属晚三叠世,代表了岩体的形成年龄。两岩体具有中等至较高的SiO2含量(58.31%~68.02%)和较高的全碱含量(6.70%~8.80%),具有准铝质(A/CNK=0.68~0.99)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到橄榄玄粗岩系列。其中,兰尼巴岩体南段富Al2O3(15.85%~16.27%)、K2O(3.29%~3.40%),中等MgO(1.16%~1.47%),并具有高Sr(869×10-6~1032×10-6)、低Y(9.53×10-6~9.85×10-6)特征以及中等至较高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31],并且见有暗色包体,非常类似于下地壳熔融形成的钾质埃达克岩。兰尼巴岩体的北段及羊房沟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都很相似,相对兰尼巴岩体南段具有更高的K2O含量(4.08%~5.96%),相对低的Sr(664×10-6~868×10-6),稍高的Y(19.71×10-6~27.76×10-6)和明显较低的Sr/Y比值(29.39~42.05),显示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来自于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野外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岩体的形成有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其中幔源岩浆的加入为松潘-甘孜造山带大量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部分物源。地幔岩浆的上侵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体的形成标志着松潘-甘孜造山带至少在晚三叠世就已处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松潘-甘孜南部放马坪-三岩龙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静  肖龙  万传辉  高睿 《地质学报》2011,85(2):195-206
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广泛出露印支期花岗岩类,目前对该区印支期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部、中部地区,南部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放马坪-三岩龙花岗质杂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的九龙地区,根据主微量元素特征的不同可被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Sr>541×10,Y<12.4×10~,Sr/Y>55,轻重稀土...  相似文献   
4.
在黄陵基底穹隆北部已发现的几个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区中采取少量新鲜石墨样品(含少量大理岩围岩)进行了矿石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测试,通过相应分析、图解,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该区石墨矿石赋存于黄凉河岩组(Pt1h)一套孔兹岩系内,主要矿石类型为石墨片岩及石墨片麻岩。根据其主微量元素及碳同位素分析,恢复矿石原岩为一套含炭质的(砂)泥质沉积岩,其固定碳质绝大多数来源于有机物而不是大理岩中的无机碳。根据矿层的元素组成及古地史证据,推测黄凉河岩组的蚀源区以野马洞岩组(Ar2y,拉斑玄武质)为主,东冲河片麻杂岩(Ar2D,花岗质)次之,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单一"以花岗质岩石为蚀源区"。从供给源到成矿母岩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地球化学变化,而不只是物质简单的机械转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岩家河组—水井沱组页岩进行高分辨率样品采集,利用总有机碳(TOC)含量、主量元素分析、氦孔隙度等定量分析和透反射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等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井沱组黑色岩系生物成因硅的纵向变化特征及其与页岩气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寒武系底部岩家河组和水井沱组上部贫有机质层段过剩硅含量低,未见明显生物碎屑痕迹,几乎不含或含少量自生成因石英,而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存在较多生物成因硅,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一段、二段)且硅质来源明显不同。富有机质层段底部(一段)过剩硅含量高,为4.44%~24.97%,平均值为16.76%,受钙质夹层的影响波动较大,生物成因硅占比高,受陆源碎屑影响小。生物碎屑类型主要为硅质海绵骨针,还有少量絮状硅质聚集体,骨针腔体和硅质聚集体粒间孔中可见有机质。而富有机质层段中上部(二段)过剩硅含量相对一段明显降低,为7.13%~20.47%,平均值为13.66%,受陆源碎屑影响更大。生物碎屑类型主要为放射虫、纺锤状硅质聚集体和海绵骨针,可见有机质与这些生物成因硅和陆源碎屑共生在一起。在整个富有机质层段,TOC含量与总硅含量无明显关系但与过剩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