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8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3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5篇 |
大气科学 | 161篇 |
地球物理 | 359篇 |
地质学 | 851篇 |
海洋学 | 232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175篇 |
自然地理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5篇 |
1963年 | 7篇 |
193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亚洲大地震的时间有序性与沙罗周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作者在1997年提出的“信息有序系列”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一些亚洲大地震的时间有序性,本文列举1934-1970年期间亚洲M≥8级大地震,中国历史M≥8级大地震,兴都库什地区中深震(Ms≥7),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的一些时间有序性与反映日食序列变化的沙罗周期关系较密切。亚洲6个8级大地震时间间隔的数值在2130-2210d的范围内,这是地震时间有序性的一个好例子。这表明,时间有序性具有周期性不能描述的特性,它和新兴的复杂性科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两个不同地点上两年的试验,显示出可用一种春季种植的小麦在谷粒刚成熟前的最小反照率,相当准确地估计出产量。只要地面上有较好的复盖度,这种予测即可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地进行。去年我们发表了一篇文章(艾德索等人1977)指出了简单的反射太阳光辐射测量,显出它与小麦的最后产量的相关关系。我们考虑有这么一个关系,即:如持续地加以量测,就可看出它与地点、土型和植物的复盖度没有关系,而仅仅是作物种类的函数。这一发现十分重要,因它能通过航空和航天遥感对作物的产量作出估计。我们为了验证这 相似文献
5.
PS-InSA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范围地表沉降监测中,有着高精度、高分辨率、全天候、非接触式对地观测的优势。但由于传统PS-InSAR技术对高梯度相位的解缠易产生跳变,无法监测单一建筑物形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用长短基线迭代法与IPTA结合的方法提取单一建筑形变信息。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提取建筑物形变信息,同时完整保留了建筑物结构信息,对城市建筑物的监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堆载条件下单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粉土中混凝土单桩竖向静载荷的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桩周土堆载条件下,端承桩、摩擦端承桩在桩周土含水率变化时,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层的沉降、“中性点”位置和下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摩擦端承桩“中性点”位置随桩周土含水率、堆载等级的变化而变化,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土层的下陷量较大,致桩体沉降量也大,故“中性点”的位置会有所上升;随着桩周土堆载的增大,桩周土对桩侧的下拽力也增大,桩体进一步下陷,使桩土相对位移反而减少,“中性点”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7.
滑坡碎屑流对拦挡结构的直接冲击常产生较高的峰值冲击力和冲击能量,导致结构发生破坏而失效;而导引结构通过改变碎屑流的运动路径,可减缓其冲击效应,提高结构抗冲击能力。文章运用三维离散元模拟软件,结合室内休止角试验的结果,校准数值模拟参数,以三种不同导引结构(凹型圆弧、直线型、凸型圆弧)为变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凹型圆弧结构B1可以有效地将碎屑流颗粒的冲击力进行转化,结构所受的法向力最小,切向力最大,对颗粒的导引作用最大。经过三种不同导引结构后,颗粒与滑槽之间的碰撞和摩擦是导致颗粒动能减小的主要原因;而三种不同导引结构对颗粒动能的耗散效果无显著差异。导引结构的作用对于颗粒堆积体积分布有显著的影响,主要影响区是靠近坡脚处,对导引结构之后的堆积区域的颗粒体积分布影响不显著。通过对冲击效应和堆积特性的研究,得到凹型圆弧结构形式最优,可以为碎屑流的防护工程抗冲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在纽开索大学应用热红外扫描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数据处理技术和野外应用的理论模拟。这些进展,显示了此种方法在澳大利亚对地质及水文方面的野外研究的苗头。技术方面的进展使扫描仪输出的信号可用内部的、黑体温度参考源在录入磁带前就固定并检验出来。这些改进,为热扫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模拟和数字处理两种方法都可作为分析和表达之用。特殊表述法,例如密度分割、对比描绘、边界增强和圈绘等值线,都可用作数据的特性增强,这就能使解译人员从其各专业问题中指出更多的信息。本研究组在一种运动的热环境中,对土壤、岩石温度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