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无接触的泥石流次声信号的有效波形特征提取识别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及预警泥石流规模、危害是国内外泥石流研究的新方向。本研究利用室内实验采集到的65次稀性、过渡性和粘性泥石流次声信号数据,采用集成经验模式分解(EEMD)对次声信号进行分解,提取本征模态函数(IMF)主分量,对比分析了原始信号和主分量信号STFT分布的时频特性差异,计算了主分量IMF盒维数值,并将其作为特征值输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和分类,初步实现了基于次声分形特征指标识别泥石流类型。研究表明:(1)通过对EEMD重构的主IMF分量信号进行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时频分析后,主分量信号具有优良的时频聚焦性能,提升了信号识别的准确性和精度;(2)稀性、过渡性和粘性泥石流的原始次声信号盒维数值分别为1.625、1.578和1.519,利用次声盒维数值可以识别泥石流的类型;(3)通过LS-LSVM模型训练测试,正确识别率达87%,其中稀性和过渡性泥石流为80%,粘性泥石流为100%。本研究利用次声特征指标无接触判识了泥石流类型,为次声自动识别、监测和预警泥石流灾害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5—20日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云南省西部德宏州和保山市部分地区接连两次遭受历史罕见的暴雨袭击,引发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灾害的发生,引起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领导人亲临灾区慰问了受灾干部和群众。  相似文献   
3.
马东涛  祁龙  邓晓峰 《山地学报》2000,18(3):217-220
东山四沟泥流活动频繁 ,严重威胁环县城区 1 .4万人生命和 1 .6亿元资产安全。对其采取了以均质黄土坝、排导槽、沟头防护墙和涝池等工程措施与植树造林、水平梯田和柳谷坊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陇南山区斜坡重力地质作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地质构造、地层、地貌、气侯和植被五位一体叠加脆弱带的陇南地区是我国主要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斜坡重力地质作用区之一。本文简述了斜坡重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和类型,着重分析了其垂直分带性、区域性、季节性、周期性、阶段性、继承性和共生性等作用特征,揭示了斜坡重力地质作用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6.
黄土高原泥流灾害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土泥流是戴土地区一类重要的灾害地貌过程,是泥石流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山地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极严重的标志。本文在对黄土泥流这一黄土高原特有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分布、成因、物质组成、动静力学性质、堆积形态等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和一般泥石流与高含沙水流做了初步对比和分析,揭示了黄土泥流灾害的形成规律、运动机制和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7.
马东涛  李爱弟 《冰川冻土》2014,36(6):1609-1614
正0引言2014年4月27日16:00,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鸿琏先生在兰州辞世,享年82岁.李鸿琏先生自1958年大学毕业后,追随我国冰川冻土和泥石流科学创始人施雅风院士开始从事冰川和泥石流研究,对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发展和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内外泥石流次声产生机理、信号处理和分析、警报仪器、次声特征、警报实现等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泥石流次声警报研究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综述。泥石流次声在峰值频率、主频范围和时频变化方面具有其鲜明特点,可以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次声加以判别与区分。泥石流次声信号分析主要采取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Wigner-Ville分布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等,分析发现HHT更适合用于泥次声信号的处理。泥石流次声警报可划分为发生警报、类型和规模警报及定位警报等3类,发生警报识别算法应立足于SON部分信号,类型和规模警报的算法研究应立足于SBO部分信号,发生警报与类型和规模警报不能同步实现,传感器阵列的布设、定位算法的适用性和山区环境是定位警报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受泥石流运动机理和次声观测对比研究的限制,次声机理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处于探索阶段,次声特征与泥石流形成、运动要素之间尚未建立起可靠的数值关系。未来应开展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并结合泥石流预警系统的同步监测,实现泥石流次声的定量化警报。  相似文献   
9.
2013-07-17T20:00—2013-07-18T3:00,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区7 h降雨219 mm,瓦维埃河及支沟发生6处水石流,对采矿场、选矿厂、地面站、弃土场、排洪沟、矿山公路及矿山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研究发现:牦牛坪矿区具备水石流发育的充分条件,泥石流沟处于发育壮年期,但泥石流处于衰退期。"7·18"水石流是在100 a一遇强暴雨激发下,沟床及岸坡老泥石流堆积物和沟床堆积物在山洪冲蚀下切、侧蚀下形成的,暴雨和水石流暴发频率同步。其水石流具有固体物质粗大(最大粒径8 m),块砾石含量高(80%以上),粉、粘粒含量极低(小于1%),容重高(1.6~1.85 t/m3),冲淤变化大(最大冲深10 m,最大淤积5 m),规模大(总冲出量50×104m3)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2月13日18时35分,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冻土、泥石流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离开了我们。施雅风院士是我国泥石流研究的奠基人,对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大批研究人才,为我国成为世界泥石流研究强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63年9—10月他率队开始考察西藏波密古乡冰川泥石流,至2011年1月发表庐山泥石流和第四纪冰川的讨论文章,施先生研究泥石流近半个世纪。施先生去世后,作为泥石流研究者,作为施雅风先生当年的同事和晚辈,我们搜集和查阅了大量有关泥石流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