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地震小区划、概率设定地震和广泛收集地震地质、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社会环境与经济人口数据等的基础上,对东莞市区89.3 km2范围工作区开展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究,得到不同烈度下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的震害分析结果,以及地震次生灾害影响、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评估结果,对工作区及东莞市的抗震能力进行...  相似文献   
2.
陈小芳 《地震学刊》2012,(3):372-377
当地震来临时,快速及时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在地震频发、城市人口不断集中的今天,各城市应事先建设好避震疏散场所。通过对影响避震疏散场所选择的中山市城区地质构造背景与场地条件、以区为单位需安置人口数量、医疗救护点、易燃易爆危险源、避震疏散通道分布等要素的分析,并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参照关于建设避震疏散场所的规范和标准,对中山市城区避震疏散场所进行了规划。所规划的避震疏散场所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中山市城区的应急疏散需要。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人机交互建模只是定性考虑地层缺失的影响,且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模型无法更新、大面积快速构建模型时精度要求高、以及自动建模未考虑地层缺失的影响从而导致模型精度低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当前自动建模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化的薄板样条函数法插值,精确合理生成地层厚度DEM确定地层边界,定量分析地层形态,构建多要素复杂三维地质体模型。以广州1 500 km2边界范围为例进行实效性验证,经实际钻孔数据对比,三维地质体模型合理、准确,极大地提高了大面积建模效率,大幅减少了建模时间和成本,且利于模型的快速更新。  相似文献   
4.
陈小芳 《华南地震》2010,30(Z1):61-68
当破坏性地震来临时,要做到快速及时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交通通畅很重要。通过对中山市城区现有交通系统抗震能力进行评价,同时依据建设避震疏散通道的原则及其它影响因素,对中山市城区避震疏散通道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5.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应根据城市区域整体规划、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及所需疏散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广州市萝岗区现场勘查,按照规划原则,对该区避震疏散场所规划进行了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地震频发、地震预报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震灾防御的紧迫性。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建筑物震害预测有助于发现城市抗震性能薄弱的建筑物,并为其加固改造提供依据,进而为减轻城市地震灾害服务。  相似文献   
7.
视电阻率及其差分曲线在岩土分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视电阻率曲线与视电阻率一阶差分曲线应用于岩土工程施工中.对两种曲线比较后发现,两种曲线均为有效的视电阻率信息.视电阻率一阶差分曲线具有较视电阻率曲线更高的分辨率.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较好地对岩土进行分层.当视电阻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岩层厚度较大时,可用视电阻率曲线对岩土进行分层;当视电阻率差异较小时,则用视电阻率一阶差分曲线对岩土进行分层.  相似文献   
8.
城市震害预测中建筑物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芳 《华南地震》2004,24(1):88-91
概括总结了广东省地震局开展建筑物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区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是东莞震害预测与防御系统建设的组成部分,该数据库共存储了50张基础电子地图或专题图、198个数据表,涵盖了地震地质、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及震害预测的各种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数据。在数据库建设中,针对其中35 km2的电子地图进行的成批更新处理技术,解决了无属性数据的空间数据更新的难题。由于引用了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建库工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面积达270km2的广州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高密度分布的近12 000个钻孔,综合各行业规范对软土的定义,判别出广州城区的软土层,并详细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为:研究区内近80%的面积其下伏地层有软土分布,软土层在广州城区埋藏较浅,其顶板埋深约6.0m以浅,并呈现中部浅、南北两侧深的特点;另外,软土层在广州城区沉积厚度差异较大,厚度不足1.5~13.5m者皆有分布,其中厚度大于3.0m的地区占了研究区面积的32%,同时软土的厚度分布呈现出研究区南部、西部的厚度大,中部、北部的厚度小,河流岸边的厚度大,远离河流的厚度小的特点,并且呈现出两个沉积中心。结合上述结果,初步预测出研究区内近1/3的面积在强烈地震时可能产生软土震陷,软土震陷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