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震研究工作的首要目的是找出减轻地震灾害的最佳方法。并力争在实践中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为此目的,本文试图从破裂场角度对我国大陆地区强震破裂图象、动态及其与强震发震点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破裂场、破裂和地震 地壳内的每一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应力。它之所以能够承受应力,是因为每一点都具备大于该点应力的强度。当应力远小于强度时(即其比值远小于1时)。表示该点距破裂状态还  相似文献   
2.
李金正 《地震学刊》2002,22(1):65-69
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了现代科技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以及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科技期刊要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科技期刊编辑要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培养和树立信息意识,掌握电子编辑手段与技能,早作“转岗”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七○年至八二年的中、小地震活动资料,结合大华北区域快速破裂过程和特征,分析了该区十几年来强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相对密集的活动特点。指出大华北地区存在一个近似扇形的快速破裂网络。这个网络(最少在目前)既控制着绝大多数的中、小地震活动带,又控制着强震的发震地区。探讨了该区自七○年以来M_S≥6.0级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强震主要发生在扇形破裂网络的交汇点附近,震前一至十年交汇点附近都有5级左右地震活动或出现相对密集现象,M_L≥2.7级的地震相对频率有较明显的增强。七○年以来共发生8次M_S≥6.0级强震,其中6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异常(占75%),2次尚未发现异常活动(占25%)。所有这些对于判断大华北地区的未来强震危险地点及中、短期震情分析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前言 本文着重探讨了1970年以来大华北地区(东经105°—124°;北纬30°—43°)的十次六级左右和六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活动特点和有预报价值的信息。我们之所以选取大华北地区,是因为该区不但人烟稠密,而且地震活动有自己的特点。又因1970年以来的小地震资料远比历史小地震资料丰富和可靠,故只选用了这段时间的地震资料。为了避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