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测云,自1929至1936年,凡历八年之久。其纪录之完整,中国殆无其匹。本文之作,厥在草一较有系统之报告,从性质的及数量的罗举若干事实,间或略作初步之讨论。至原始纪录,见诸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印行之气象月刊,至第二卷起以迄第九卷止。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漠河、哈尔滨、北京三个台站1983年冬季的哨声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三个地区的哨声活动在日落和后半夜都同时有高峰出现。在日落期间,哨声的平均色散值较高,出现有较高纬度的哨声穿出电离层后沿地球-电离层波导传播到较低纬度地区的现象;而在午夜后,哨声的平均色散值较低,有较低纬度的哨声穿出电离层后传播到较高纬度的现象。从哨声形态学特征判断,漠河和哈尔滨属于中纬度台站,而北京则属于低纬度台站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朱岗昆 《气象学报》1951,22(1):37-41
(一)火箭探测高空 寻常大气球所能抵达的高度,不过35公里左右,但利用火箭(The V-2 Rocket)发掘高空秘密,现已达及150公里,来日自更可向上发展。按火箭携带仪器上升,可研探高空气压、气温、太阳光谱、宇宙线及游离层诸问题。据H.E.Newell 氏(1948)发表,在新墨西哥(New Mexico)白沙场(White Sands)放测结果:气压在25公里处为20±3 mm.Hg,至52公里为0.50±0.05 mm.,而在120公里左右,仅为3.5×10~(-5)(±1×10~(-5))mm.;温度在20公里处约为215°K,至50公里升至320°K,至70公里复降至180°K,再上,便又逐渐上升。太阳辐射抵达地面,因受高空臭氧层等吸收作用,太阳紫外短波部分仅限于2900A 左右,但利用火箭携带光谱仪在极高高空摄影,现已展及2100A,将来改进,尚可望研讨太阳光谱之极紫  相似文献   
4.
我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的矩谐分析   总被引:9,自引:1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高斯位理论出发,得到了包含内源场和外源场的局部地区地磁场矩谐级数表达式,指出了局部地区地磁场内、外源部分分离的可能性。对中国及邻近地区1970.0年地磁场的矩谐分析结果表明:在北纬10°-45°之间有一个垂直分量的负异常带,异常中心在西藏高原和太平洋西部,最大异常值分别达到-330γ和-460γ;北向分量的正异常区从北纬23°一直伸展到北纬55°以北,极大值约在北纬40°附近,极值达300γ;东向分量在整个区域呈现微弱的正异常。本文对与矩谐分析有关的截断水平、光滑处理以及误差分析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三十年来我国地磁和高空物理学的进展,作了较系统的评述,分下列14个方面:(1)地磁台的建设,(2)地磁测量和中国地磁图,(3)地磁短期变化和磁暴预报,(4)岩石磁性、古地磁和考古地磁,(5)大地电磁勘探和有关的工作,(6)磁法勘探及推断方面的发展,(7)地磁地电仪器的研制,(8)震磁关系的探索和理论研究,(9)日地关系若干统计分析,(10)高层大气结构和臭氧层测定,(11)关于电离层的探测和分析研究,(12)磁层结构和扰动,(13)宇宙线强度变化的测定和研究,(14)简短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一)绪言 小气候学(Microlimatology)之发展,在欧西已有十数年之历史。近年来各种实验日新月异,随之有关斯学之文献(注一)亦遂渐增多。按小气候学之研究,裨益农作与人生甚钜。前途发展未可限量。  相似文献   
7.
<正> 八十年代第一个春节,在云贵境内出现了日全食,这是本世纪内发生在我国的最后一次日全食。 日食不仅是天文学,特别是太阳物理工作者所关心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地球物理、空间科学等的重要研究对象。长期以来,地球物理科学工作者利用地磁场短期变化和磁暴现象,曾预测有高空电离层和磁层的存在,并有效地区分太阳波辐射和粒子辐射。延续至今,诸如太阳风、M区和冕洞、行星际磁场扇形结构等等,均为众所关心的科学课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记录短周期地磁脉动,我们研制了81型照相记录感应式地磁脉动观测系统。该系统的最佳灵敏度为0.08γ/mm(T=10秒),周期范围大于4秒。经1981年夏季在漠河、北京、泰山、泉州所进行的联合观测,证明系统的性能是稳定的,各台记录资料有较好的对应性,并为地磁脉动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我国第一批有意义的感应式地磁脉动仪记录。  相似文献   
9.
朱岗昆 《气象学报》1957,28(1):27-40
在本文中作者制作了我国东半部水量平衡三要素的分布图,并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和讨论。各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r)是根据实际观测的数据。多年平均自然蒸发量(z)的数值是根据下列布德科公式计算得来的(参考文献[6]):z=[R_0r/LthrL/R_0(1-chR_0/rL+shR_0/Lr)]~(1/2),式中 th,ch,sh 各代表双曲线正切、余弦及正弦;而 R_0/L=z_0是代表水源不缺条件下湿润地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其数值根据作者前文(文献[1])计算的结果。多年平均迳流量(f)则根据水量平衡方程 f=r-z 间接求得。除了计算年蒸发量的分布以外,本文还计算出各季蒸发量的数值,但其精确度自然不及年量的计算。在本文中,还按17个不同流域进行水量平衡的计算和讨论,并绘成多年平均年迳流系数分布图一幅,其结果可与文献[9]相比较。  相似文献   
10.
Ⅰ.观察值 X 是由许多因子影响的总结果,其中有最重要的,我们各用 C_1,C_2,C_3,……来代表,也有比较不重要的,我们现在用 Z 代表其和,于是:X=C_1+C_2+C_3…+Z(A)忽视高次项(High-order-terms)后,上式便为直线的(Linear),且 Z 系依照常态分布(Normal Ditribution),若研究任一因子对于 X 的影响,必先设法使其他因子无变化:(Equalized,or Other things beingequal)若此条件不能予以满足,可用试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使(A)式诸量的变异(Variances)一一地隔离(Isolated),从而测验变异的显著性(Test of Significance),藉此获知因子的由来。Student 氏(1)最先注意变异的特性,厥后 R.A.Fisher 氏(2)引申而扩大之,于是变异分析方法始获确立,设 S~2,S_1~2,S_2~2,S_3~2,……各为(A)式诸量之方和(Sum of squares),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