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在清理乌鲁木齐小区域井网地下水位资料和新疆某些油井动态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震例的分析,探讨了本区地震前地下水动态异常的基本特征。认为,地震前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是明显的;异常仅仅出现在震源附近的有限区域;异常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下降型和喷涌型。最后,对在地震孕育过程中与地下水异常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者承担着落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制度和目标任务的重要职责。本文以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从是否同意公开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入手,就是否同意公开、公开的方式和途径、公开的对象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地震重防区信息应当公开,公开内容为地震重防区的市县名单,公开时可采取普及率和公信度高的媒体等方式;同时要加强地震重防区相关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城区隐伏断裂气体地球化学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  张元胜 《内陆地震》1999,13(2):143-152
利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区7条隐伏断裂的重点地段进行了11个剖面的定位探测。结果发现,断裂带中地球脱气现象十分强烈,而远离断裂脱气则迅速减弱。11个剖面中9个剖面的土壤气氡在断裂上方异常显著,6个剖面的土壤气汞对断裂反映明显。经过数据数据处理和对比分析,有6条隐伏断裂在地面延伸的位置得到了较精确的判定。应当指出,地下水和人为开挖等因素对城市隐伏断裂的气体地球化学探测有较明显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4号井自1977年4月开始观测以来在观测点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4—6级地震二十次,其中大于5级的地震五次。在这些中强地震发生前,4号井的地下水位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短期异常变化。实践证明该井是乌鲁木齐地区地下水反映地震的敏感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深井水位气压系数前兆信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胜 《内陆地震》1997,11(1):57-61
以深井水位气压效应的形成机制为出发点,阐述了地震前井孔气压系数异常变化的物理依据,并以新04井为例,对其震前水位气压系数的异常变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卢静芳  王道  张元胜 《地震地质》2002,24(2):223-233
大量观测事实表明 ,赋存于地壳深部的流体 (水、气、油 )作为弹性介质 ,对深层地壳应力的分布、变化、转移过程及地震孕育、发生等有着较为灵敏的反映。地震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应力活动强度密切相关 ,这种大范围的区域应力作用会形成多个应力集中点 ,在众多应力集中点上可产生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变化。在对新疆地下流体数十年的监测中 ,发现强震前出现大量与地震有关的由区域构造应力活动引起的前兆异常 ,异常范围广且种类繁多 ,它们在成因、特征上与震源应力活动的前兆异常明显不同 ;这种地下水位地震前兆异常场 ,不能完全孤立地与单个地震事件相对应 ,应充分考虑到它与一组或系列地震有关 ,而这些地震往往与块体挤压、断裂活动等区域性的应力活动有关。因此 ,正确区分并掌握其不同的特性 ,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地震前兆差异性看地下流体突变型前兆的物理本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元胜 《内陆地震》1999,13(2):120-126
利用地下流体前兆资料,从前兆异常的差异性出发,研究了突变型前兆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突变型前兆集中出现在化学参数中,而在地下流体物理参数中出现较少,仅在富含天然气的油井水位中出现;出现突变型前兆的井(泉)具有含水层埋藏深、地下水循环路径长、温度高的特点。这一结果表明,地下流体突变型前兆的形成与观测井(泉)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以及观测参数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其形成不是一个单纯的  相似文献   
8.
张元胜  宋德新 《内陆地震》1996,10(2):181-186
1990年乌苏5.2级地震是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观测网改造以来,发生在监视区内的第一次中强地震。地震前出现了大面积、多井孔的地下流体异常,显示出了异常在空间上的一些变化。(1)震前异常形态复杂多样。由于不同的观测井其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以及观测参数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表现出的异常形态也各不相同。另外,异常井孔的受力方式和受力性质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异常形态的重要原因。(2)位于震中区的观测井出现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外围地区;震中区异常出现时间较晚,外围地区异常出现较早,表现出异常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变化图像。(3)与地震震中处于同一构造带的观测井(泉)容易受到震源应力的牵动和影响,出现异常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王道  张元胜 《内陆地震》1997,11(2):112-127
系统地分析了天山重点地震监视区1977年以来的流体地球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资料,总结了14次5级以上地震前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适合本区特点2的前兆异常判别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一套单井单参数,多吉多参数异常指标以及地震三要素判定的标志体系。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5号油井的监控范围较小(△<100公里),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如对乌鲁木齐以东的博格达山区发生的4—6级地震反应较灵敏。异常形态主要为井喷型和上涌—下降型两种,异常时间为几天—3个月。认为利用油井动态异常进行地震预报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