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综合类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采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西海固地区七十年代以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并用形变场图象及数字特征量等分析了该区垂直形变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该区自1981年以后区域应力逐渐增强,再经1990年前后应力场调整,目前已恢复到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2.
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兰天武地区20多年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垂直形变七十年代曾表现出山间盆地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八十年代华家岭等两北部山地上升、东南部盆地下沉的继承性运动增强;而目前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进一步分析认为: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和继承性运动增强是区域应力场趋于强化的标志;正常继承性运动的恢复可能是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出现在青海共和6.9级地震震区的地壳垂直形变异常,在震后一年多的时间内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有明显增强。分析表明,它很可能是一种长趋势的形变异常,并可能以形变峰的形式逐渐向北东推移,在适合的构造条件下发震。  相似文献   
4.
1.门源6.4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及其形变监测资料1986年8月24日门源6.4级地震区及其附近,主要分布有四条总体呈北西西走向的大断裂(图1),即祁连山北缘断裂FD、肃南—老君山—冷龙岭断裂F_1、清大坂—豹子崖—冷龙岭主峰断裂F_2及属于北祁连构造带主干断裂之一的F_3断裂,即昌马—俄博—古浪—海原巨型断裂带的组成部分。上述F_1、F_2断裂于冷龙岭主峰东端均截止于F_3。且这三条断裂  相似文献   
5.
测距仪的常数大都在野外比较基线上测定,而水准标尺的长度历来在室内检定。本文提出用野外高差比较基准来确定标尺长度。它要求所有参加作业的标尺先在室内检定,求出尺长改正数的近似值f′,然后在基准测线上进行比较,求出其修改量△f值。从“群体”观念出发,把所有标尺施测的资料放在一起处理,使标尺长度有共同的参考基准。从理论上对基准测线的布设作了分析,指出m~2_(△f)=(μ~2)/([ph~2])(1—1/(t_2)),即△f值的方差与测段高差的平方和成反比。 通过骊山高差比较基准的资料分析,说明这种方法确实可行,可以达到几个μ精度,由于标尺检定时的放置状态和外界环境条件与实际作业时基本相似,因此求得的尺长更为合理,测前测后的尺长变化也很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例,证实了边角之权不仅同网的结构有关,而且同观测精度有关。文中用几种不同的定权方法确定边角之权,经平差计算后进行了比较,认为应用赫尔默特方差估计的方法定权较好。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六日青海门源县北部发生的6.4级地震,是一九三二年昌马7.5级地震五十余年后,在昌马—俄博—古浪—海源巨型构造地震带上出现的第一次Ms<6级强震。无疑,这次地震的发生,对于北祁连构造带近期的震情趋势有着极为深刻的寓意。本文依据震前的形变测量资料和震后复测结果,对门源6.4级地震的构造形变效应及其区域形变背景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研究我国西部各垂直形变监测区形变特征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形变趋势面的概念。据此对我国西部七十年代以来垂直形变进行了阶段划分,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应力场变化及地震大形势的关系。进而结合青藏块体近年地震群体特征,对我国西部近期震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