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5篇
综合类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别山地区是华北与华南两个不同构造变动区的重要分异带。大别山的新构造运动、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均与华北区、华南区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它在中国东部的新构造研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的范围仅涉及长江以南的秭归、长阳、宜都三县部分地区。从历史记载及三峡台网二十余年的监测结果看,该区地震较少,具有弱震区的特点。除1961年3月8日宜都县老龙坪、1972年3月13日秭归周坪附近曾分别发生过Ms4.8、3.6级地震外,余者多属较小的有感地震。这些地震的空间分布彼此孤立,与本区日活动断层在空间位置上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震级之小(一般在0.5—3.0左右),与区域性大断裂(如仙女山断裂)的规模、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重力梯级带的地震地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重力梯级带上的强震震中分布有着明显的分段性。区域重力场及其地震地质分析表明,沿带现代地震活动的不均一性是与其深部构造环境的差异相联系的。因此重力场与地震关系实质上是一个地震与构造的关系问题。区域重力场只有当其综合反映了所在地区(带)存在强震孕育的构造条件方可作为强震发生的一种判别标  相似文献   
4.
远安断裂带是鄂中地区主要的活动发震构造。本文以野外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着重研究了断裂带上的新构造活动迹象及其型式,并且对地震活动的时、空、强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沿带地震的产生是大断裂两盘岩块相对错移的产物;而南、北两段地震活动在强度、频度和震中位置上的差异表现,则是与发震断裂本身各段的结构、组合、构造变形以及新活动型式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种图像处理结果提取的线性影像信息,综合地质、地貌、物探等资料,对松辽平原的活动构造进行分析,并根据影像标志对各组线性作了分类。指出了北北东向活动构造对松辽平原的主控作用和北西向构造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6.
1.区域地质概貌峡东地区,指长江西陵峡段、巴东至宜昌的范畴(见图1)。~~  相似文献   
7.
1932年麻城黄土岗6级地震,是湖北省史载上的一次破坏性地震,宏观调查结果:震中烈度Ⅷ°强,有感半径远及 120公里;极震区面积 84平方公里,长轴方向呈 N35°E。 宏观调查及地质考察表明,此次地震与北北东向一组枢纽断层的强烈活动有关,该组断层所夹持的块体——鹰山尖有明显的隆起异常,因而确定其为本次强震的发震构造。该组断层与麻城——团风断裂带属同一断裂系统。前者受后者控制。 根据宏观、微观资料分析得出:1932年黄土岗地震之后,麻城——因风断裂带的活动减弱;无论在团风还是麻城一带,近期均不可能有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8.
1989年和1990年,利用地物光谱仪对南口-孙河隐伏断裂进行了8条测线光谱反射率重复测量,并对各种影响因素予以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断裂两侧光谱反射率明显不同,上升盘的反射率高于下降盘;(2)时隔一年的原测线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断裂两侧光谱反射率的相对值有所变化。这表明本方法不但可以确定断裂有无及性质。而且可通过重复测量来分析断裂的活动特征。根据测量结果,认为南口-孙河断裂的具体位置应向北移,西断裂的东端可能在百善附近,未向东继续延伸。东断裂的最新活动似乎比西断裂强。  相似文献   
9.
松辽平原活动构造遥感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975年8月8日-10日,鄂西秭归、长阳部分地区,在久旱之后突逢特大暴雨,骤雨倾盆,山洪成灾。致使两县所属的8个区、百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大量房屋倒塌、田园冲毁、交通中断;出现了泥石流、地裂缝、滑坡、岩崩、地陷、喷水和地震等现象。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为罕见。尤其是大雨之后暴涨的山洪引起多处地震,使人们极度惶恐。党中央及湖北省委及时指令有关单位前往调查,限期对该区地震的发展趋势作出有效预测。调查结果,排除了面临大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